亚裔或者华人在面临种族歧视、尤其是仇恨犯罪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出声?要不要只强调“单独案件追踪”,而不是大规模示威抗议,以免扩大事态,激发更多歧视和暴力?这在加拿大华人社区正争论不休的议题,在美国已经有了答案。
4月22日,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一定妥协和多次修改后,举行了最终的投票。这个由民主党夏威夷州参议员广野庆子(Mazie Hirono )起草的《反新冠仇恨犯罪法》,在投票时获得94票赞成,1票反对。唯一投下反对票的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霍利(Jose Hawley)强调,法案中的用词危险,把联邦政府变成“言论警察”(speech police),让其获得庞大权力,可以决定什么构成冒犯言论,并可以实施监控。值得关注的,在上次投票中反对的另外几名共和党参议员,此次投票并没有反对。
这是一次重要的投票。虽然有批评认为法案仿佛太针对前总统特朗普的种种言论,但它确实是美国国会首次就打击反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居民(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仇恨的首项重要立法。从法案文本中呈现的立法契机来看,目前尚在审理中的亚特兰大按摩院屠杀案激起的“停止仇恨亚裔犯罪“全国大示威,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该屠杀案中的受害者名字都一一列在文本中。这充分回应了华裔社区的一个疑虑:把事情搞大可能弊大于利。要知道,目前那个屠杀案的凶手行凶动机到底到底是他自己陈述的”性瘾“,还是涉及仇恨犯罪,仍有待法庭厘定,过程可能十分冗长。
此外,这个法案带来的另外两个益处也十分明显。一是回应了一个吊诡的现实:举报“仇恨亚裔犯罪“的数字大幅上升,但警方办案和司法机关起诉的案例依然鲜少。根据这个法案,美国司法部门将设立专门职位,加快对反亚太裔仇恨犯罪的审查和起诉程序。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举报与司法处理良性互动,既增加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也强化对犯罪者的威慑及让其付出犯罪代价。
二是增加了针对处理针对亚太裔的偏见和攻击的联邦及地方拨款。根据该法案,全美要建立多种语言的在线仇恨犯罪举报系统;加强各州和地方执法部门关于仇恨犯罪的报告、追踪和培训;为提高公众“疫情期间对仇恨犯罪的认识”提供指导意见,包括剔除描述疫情的种族歧视用语。
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这个法案已经送到众议院,而总统拜登也已经表态将支持这个立法,因此,这个立法的落实已经指日可待。如今,加拿大的亚裔、尤其是华裔要问:美国能够立法,加拿大为何不可?
从表面看,疫情带来的仇恨亚裔犯罪,加拿大或许没有美国严重,但是,从仇恨案件的飙升来看,加美并无两致。加拿大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已经证明,从去年四月至七月,加拿大全国针对亚裔的仇恨攻击,已经远远超过对非洲裔、犹太裔、原住民、伊斯兰移民的仇恨犯罪,而后面几个族裔,都在政府立法或者拨款上重点支持的对象,唯有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问题,政治人物至今只有口头的反对表达,在立法和行政资源的支持上,都乏善可陈。而在英文媒体的报道上,更没有像美国《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那样,对仇恨亚裔犯罪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做出深度报道,而更为关注亚裔、尤其是华人的内部分歧或者对华裔的“政治猎巫”。
美国超越两党对立、达成仇恨反亚太裔立法的先例,给了加拿大亚裔、尤其是华人带来了未来反歧视和仇恨犯罪行动的目标。
在目前加拿大陷于第三波新冠病毒流行的当口,可以预料由疫情催化的反亚裔、尤其是反亚裔的仇恨犯罪会更加肆虐,加拿大的立法急迫性完全不亚于美国,我们不能等待类似屠杀大案出现才发力,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示威抗议并坚持加拿大人权价值、鼓励举报、监督警方和检方增加起诉力度、游说或者施压各级政客与民意代表、与其他族裔包括原住民互助互援、以及投票参政议政等,来推动政府立法进程,改变舆论倾向,提升民众意识。
要达成上述的目标,华裔社群的团结势在必行。不然,加拿大残留的殖民地历史遗产中的“以华制华”倾向,将会沉渣泛起,严重干扰华裔的觉醒和集体行动,也让愿意支持华裔的其他族群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