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为加拿大是法制国家,所以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但刚刚发生的惨痛案例再次告诉我们,法制和诚信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加拿大一旦被骗,所有后果基本都是受害人自己承担,维权的成本通常是不可承受的,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撑下甚至没有能力追究骗子的责任。
据加拿大媒体CBC报道,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名建商在收取100多名客户总计1700万建房定金后人间蒸发,空留屋主在风中凌乱。当部分业主在建商广告牌前合影留念时,很多人明白,他们的新房心愿已然遥遥无期。
Bel-Habitat Incorporated是蒙特利尔地区一家“知名”建商,在业界和客户群体中的口碑曾经很好。这也是该公司能拿到100多位客户1700多万加元定金的直接原因。但一夜之间,该公司宣布破产,公司老板人间蒸发。对支付了20万加元定金的Lisa Alahaydoyan来说,这差不多是她10年的积蓄。
根据报道,事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波澜,只是无数背信弃义的商家欺骗消费者的故事重演。真正让人难过的是Lisa Alahaydoyan们被骗之后却没有任何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在加拿大此类事件报警是无人受理的,当事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据合同发起民事诉讼以及向行业监督部门进行投诉。
但所有受害者首先要面对的不是骗子,而是惊人的律师费和打官司需要的漫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坚持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实际成本可能比20万加元还要多。
从2017年开始,加拿大地产行业类似的违约和欺诈案例不断发生,楼花蒸发、建商跑路等涉及开发商和建商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以致于地产经纪已经把为客户排雷作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之一。但在加拿大的法律体系下,如果有开发商或者建商存心违法骗取钱财,绝大多数受害人根本无力追究骗子的责任。
贵为加拿大国家媒体的CBC也只能在报道中对受害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每户家庭最多只能从魁省相关机构得到5万加元的救助。目前,这群业主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法律诉讼,也不能通过报警让警方把此事列为”诈骗“刑事犯罪。
因为建商宣布破产是受法律保护的行为,至于建商把1700万加元转移到了哪里,除非受害人能提供证据,否则不会有政府机构介入调查。对建商来说,他们只是利用了加拿大法律的漏洞捞了最后一笔。楼花合同可以作废,低价买入的期房到期不能兑现,存在信托里的购房款会被人席卷一空,现在就连建房定金都能蒸发。
黄三水建议,在法律没有提供足够保护的时候,地产消费者只能尽力做好自我防护。比如:选择品牌开发商和建商,签合同时尽量请律师把关,支付款项之前要弄清楚所有细节和最坏情况下的损失。
但黄三水也承认,上述案例中受害者其实在签订建房合同之前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调查,建商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曾经的施工案例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如果说受害者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那就是支付了太高的定金和预付款,高到让自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从实际情况看,地产市场欺诈案例的高发区在楼花销售和新房建筑。因为这两者都需要漫长的交易周期,而且客户都实质上先垫付款项,楼花开发商可能因为房价迅速上涨等原因毁约,而建商有可能在施工之前或施工中动了捞最后一笔的念头。
总之,今天的加拿大已经不是过去的大家拿。自律和诚信不再是标配,参与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类型交易必须提高警惕。在国内,大规模的欺诈政府不会袖手旁观,但在加拿大只能自求多福了。
文/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