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最不稀缺的就是创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可以见证各种别出心裁的杰作。用一句话说,就是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近些年,具体到建筑领域,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是将荒废的教堂改造成现代服务机构,如艺术画廊、音乐厅、图书馆、社区中心、微型酿酒厂等,以令其重新焕发生机。
更有意思的想法是买一座废弃教堂改造为复式公寓,享受宽敞、大气、明亮的豪宅空间。根据英文媒体《多伦多生活》报道,一位不满市内局促空间的西人夫妇,就购买了一座乡间教堂,经过改造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主人公叫杰森,是个IT工程师,女主人公叫道恩,是个艺术总监。他们带着14岁的女儿和两只狗狗,原住在东约克的一座半独立屋内,生活空间十分有限。尽管夫妇俩工作都不错,属于北美精英人士,但高昂的房价仍令让他们无法更换一套宽敞明亮的大别墅。加之拥挤的交通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们不时萌生抱怨,梦想着有朝一日搬离市区,建造一个理想家园。
有一天,杰森对老婆说,既然我们买不起大房子,不如先买个废弃的校舍或者工厂,改造成大房子来住。现在不是流行旧物改造、旧房改造嘛,将校舍、工厂什么的改造成房子,一定宽敞明亮。经过杰森引导,道恩慢慢动心了,他们夫妇俩决定付诸实践。找来找去,废弃校舍和工厂没找到,却在多伦多以西休伦湖畔,发现了一座长期荒废的教堂正在贴牌出售。
教堂同样是旧房改造的理想居所。那高耸的屋顶,大大的窗户,敞亮的空间,宽阔的院子,改造好了,就是一座高档别墅。杰森夫妇以不到100万价格卖掉了半独立屋,经过讨价还价后,最终以24万元买下了这座教堂。节省下来的60多万,足够改造装修费用了。
杰森夫妇买下后,向政府申请变更了土地用途后。随即开始对教堂进行改造和装修。他们的计划是在拆掉长椅、油毡地板、风琴等教堂用具同时,依然保持室内的开放空间。
他们移掉了长椅,纠正了倾斜的地板,更换窗户,更新了天然气管道和供水系统等。教堂内部被分割为两个厨房、两个卧室和一个家庭健身房。他们还为狗狗建造了一个专区,让它们自由玩耍。女儿的卧室在楼下,那里有六英尺高的窗户、一个设备齐全的厨房、一间客房和一个健身区。这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相当于独立使用一套2500平方英尺的公寓。
喜欢做饭的杰森,原来一直感觉没有用武之地。现在,他可以在宽敞的厨房里大展拳脚,再也不用担心转不过身。每到周末和假日,他能够为家人精心准备一桌子菜了。教堂内的长椅也没有被浪费。杰森让木匠把它们改造成了酒柜、书柜、矮凳、缝纫桌等等,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来。两张没有改造的长椅,则放在电脑工作室和入口处。
至于室外,更是原来的房子所不可比。原来房子的后院只有400平方英尺,新家院子则有8000平方英尺,举办家庭party绰绰有余。喜欢动物的女儿,干脆与邻居合作,养了七只鸡。就这样,废弃的教堂得到了新生,苦于房子局促的杰森夫妇,终于过上了窗明几净、天光地阔的诗意生活。
其实,杰森夫妇只是当前北美新家改造运动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购买教堂打造住宅,已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一股生活潮流。根据RCI报道,过去十多年间,加拿大不断有宗教建筑被关闭、废弃、出售或拆除,其中包括包括教堂、培训机构或活动场所。未来十年,这种趋势还会不断加剧,可能会有9000个宗教场所消失,占所有宗教建筑的三分之一。
这些被关闭的宗教建筑成了什么场所?其中一部分被私人购买,改造成别致的高端住宅。萨省里贾纳以东的Indian Head镇,原有11个教堂和教会建筑。现在只有4个维持运作。有一对夫妇埋下了其中被关闭的一个,改造成了一座拥有四个卧室的舒适住所。
女主人维多利亚说: “改建刚完工时,有人开车从门前开过,看到我们就会喊一嗓子‘干的不错’。到现在仍有人来敲门,说是在这个教堂结的婚,要进来看看。我就让他们进来。他们与这个建筑有感情上的联系。我们很骄傲把这座建筑保留下来”。
将教堂改造为别墅或公寓,在美国更是成为一景。根据商业地产数据收集公司CoStar Group Inc.数据,2013年全美有889个由宗教建筑改造的房产售出,第二年数量增加近一倍,达到1502个。
从那时到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中,位于华盛顿海滨附近的多个教堂被改造成222个单元的高层公寓楼。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市圣艾丹教堂,被改造成9个高端公寓单位,每个单位的售价在100万到180万美元之间。
从社会发展角度说,将荒废的宗教场所改造一新,成为充满艺术和生活气息的高端住宅,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这样做,既避免了街区衰败,又满足了部分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如此众多的宗教场所陷入荒废,仍预示着欧美社会信仰危机已经深入社会骨髓。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世俗化加剧,都让基督教信仰群体不断萎缩,让越来越多的教堂陷入困顿。基督教前途晦暗不明,社会信仰路在何方,恐怕是困扰北美乃至欧洲国家的另一大深层危机。
文/齐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