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联邦大选拉开了序幕。

选举谁胜谁负最终有选民决定,政治人物每逢选举就会放软身段,身上的官气大幅度降低。在华人社区,候选人要的是政治捐款和选票,尤其随着政治捐款法律的健全,一两个金主搞定候选人政治捐献金的时代已经结束,候选人必须得到更多的小额捐款才能应付越来越庞大的选举开支。

在这次联邦大选中,魁北克和安大略省仍然是主要的战场,执政联邦自由党能否获得连任,联邦保守党能否翻盘,关键就在这两个省。不过,卑诗省也是次关键的省份,特鲁多想要获得比较多的议席,必须在卑诗省突破新民主党的阻击,因为新民主党席次减少,直接就是自由党席次增加。

问题倒是,在卑诗省参加竞选的华裔人数堪忧。从目前三大党的候选人来看,只有大概7人投入选战(黄陈小萍(Alice Wong),赵锦荣(Kenny Chiu)和关慧贞(Jenny Kwan),Brea Sami,June Liu,繆宗晏(Wilson Miao)和车恺霖(Kailin Che))其中两个选区肯定是华人当选。一是新民主党的国会议员关慧贞,她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市选(温哥华)、省选和联邦大选中保持不败记录的华裔民意代表。一是黄陈小萍国会议员的选区,因为主要对阵者都是华裔,因此华裔一票是稳拿的。此外就是列治文另外一个保守党国会议员赵锦荣,虽然连任机会浓厚,但挑战者是印裔,背景相当不错,相信赵会有一番苦战。

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新星是在温哥华参选的车凯琳律师。她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属于年轻世代(很小跟随父母移民加拿大);二是属于大陆移民群体,这在新冠疫情引发对华人歧视和仇恨的大浪潮中,殊为显眼,甚至是异数;三是她是法律界和高科技界的精英,参选显然不是为了自己的“钱途”,或者出世之路碰到瓶颈转而到政界捞取政治资本,而是为了服务社群、实现参与社会、通过政策贡献国家的抱负;四是她不是“投机参选”,或者被政党选中“做花瓶”,而是投身联邦保守党党内耕耘达十多年,做过义工和部长办公室助理,参选可谓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她能够突破“大陆社群被妖魔化”的大环境,走入竞选政治第一线的原因。换句话说,当你成为“党内自己人”的时候,大环境的影响已经减弱。车律师的参选,对提升大陆华人的参政热情和信心,具有相当正面的影响。我为她鼓掌。

然而,我对华人在这次联邦政坛的参政现状,是有忧虑的。要知道,卑诗省是华人崛起的起初之地,也是华人在加拿大联邦政坛突破的基地。当年第一个进入联邦政坛的是华人保守党国会议员郑天华,第一个进入联邦自由党的国会议员是李乔栋,第一个进入联邦国会的华裔女性议员是自由党的梁陈明任,第一个进入联邦内阁的华裔初级部长是陈卓愉,第一个成为华裔女性部长的是黄陈小萍。我还可以举出很多第一。但是,从郑天华参政成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华裔联邦议会的参选人,只有区区7人,且获胜希望的仅三席,这不能说是一种遗憾。

难道华人政治素质太低,无法参选?难道华人一盘散沙,难以推动候选人当选?难道联邦主流政党倾向种族歧视者的恶意攻击,以为华裔都是“统战部”工具而需要加以避嫌?难道华人真的只是拥有加拿大护照的“外国人”,对加拿大没有参与感?难道加中关系恶化,华人跟着倒霉,成为夹在中间的替罪羔羊?

这些问题,都值得卑诗省华裔社区认真思考。但是,候选人虽少,也不应该影响华裔选民的投票意愿。“华人选华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在认真支持有质量的华裔参选人的同时,也要积极了解各个政党的政纲,尤其是联邦自由党和联邦保守党的政纲。

不过,对华裔选民来讲,最基本的投票标准是:这次联邦政坛候选人有没有对歧视和仇恨亚裔、尤其是华人的社会现象和具体的歧视者提出质疑和谴责?如果这点勇气和社会良心都没有,为何要投票支持他/她?甚至要为他/她进行政治捐款?华人不是为投票而投票,而是要为维护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人权原则、公平正义投票、捐款。

我们必须告别“政治提款机”的时代,迎来华人积极自主投票的新世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交流。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