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和两个迈克分别回家,引发了全球媒体的疯狂。如果把媒体舆论的反应做一个总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媒体和海外微信社媒,“中国胜利”的字眼伴随着“孟晚舟”回家的新闻,相当耀眼;一类是加拿大和西方英文媒体的报道,两个迈克经历一千天的试炼终于跟家人团聚,总理亲自去机场迎接、拥抱,但无群众欢迎场面。

看上去,这两种报道并没有交集,但都把孟晚舟和两个迈克塑造成“国家英雄”,加中两国仿佛都成了“大赢家”。而在这种人性化兼具民粹主义的报道中,“始作俑者”美国好像缺席了。但谁都知道,美国才是孟晚舟引渡案件和两个迈克在中国被关的关键,同样也是事件落幕的主角。

在这波媒体报道中,孟晚舟临别赠言的深意和对事件评论的中间性立场被淡化和忽略了。其实,“三个M”风波的发生和其过程,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都是输家。

美国输得很清楚,在与中国高科技竞争和打压华为的过程中,把引渡孟晚舟当作了“人质“,这在当时的总统特朗普的言论中,表达得非常清楚。本来,在这类官司中,美国政府一贯是跟大公司”为敌“,并以巨额罚款充盈国库、维护规则制定者的仲裁者地位为目标,而非跟企业家过不去,更不会与并非是公司主角(这个场合是任正非)的女性企业家、母亲这样的角色为难(要知道,特朗普公主伊万卡还在特朗普任期设立了鼓励世界女性企业家成长的基金,杜鲁多还代表加拿大捐了巨款,孟晚舟足以成为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把引渡孟晚舟作为谈判工具,是特朗普政府的败笔。

加拿大作为输家更是清楚不过了,在此不再赘言。中国当然也是输家,至少在抓捕两个”违法“迈克的时机上,给人坐实是搞不文明的“人质外交”。

好在是,经过三年的官司摩擦,也经过美国的总统大选,美加中三国终于认识到“止损”的重要性,通过政治谈判,达成了目前的协议,在输中获取了三赢局面。美国回到政府与大公司(华为)角力的正常轨道,同时给卷入引渡纷争的加拿大解套,用孟晚舟的回国换取了两个迈克的回国,用各自“回家团圆”的人性化喜剧,冲淡了大国“人质外交”的不文明悲剧。至于协议本身,大家可以“一议各表”、“各自解释”。但愿这样的案例从此成为“孤例”,不要演变成重复冷战错误的新冷战序幕。

最后谈一下孟晚舟的临别赠言,她虽然强调祖国是后盾,但也没有贬低加拿大以及加拿大的司法制度,对美国则是一字不提(协议也不允许其提),这与中国政府对加拿大在此事件中的定位是有差距的。

有人说,这是孟晚舟为华为留在加拿大做“政治公关”,但也可以理解为孟晚舟三年滞留给她在观察大国博弈中带来了新的体验和认知,这是她自己说的“成熟与进步”,也是全球化中对待竞争的一种深度观察,具有人性的温度。同样,我们也期待两个迈克在中国的遭遇,给我们带来观察中国的新角度。

加拿大华人也在孟晚舟引渡风波中遭遇“国家定位和忠诚度考验”的挑战。但大部分人都交了不错的答案,在相信加拿大司法制度(参考百人会民意调查)的情况下,既希望孟晚舟脱困,也期待两个迈克安全回来。最终,这三样都齐全了,终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大国博弈仍将持续,温哥华也回到岁月静好的安祥。没有了外在的干扰,我们今天可以集中心思面对一个挑战:如何解决对亚裔、尤其是华裔的仇恨歧视?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