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2021加拿大联邦大选中,列治文选区联邦保守党的两个席位都不保。赵锦荣输得比较多,三千多票,黄陈小萍大意失荆州,以数百票之差输给一个新手。对这样的结果,各方议论纷纷,输者也有自己的观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
如何来看这个结果,当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情绪夹杂其中,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新闻高潮已过,当事人也偃旗息鼓,如今可以心平气和做出一些理性的分析。
从第三者的客观分析来看,有两个理由(宏观和客观)其实是很清楚的。
一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列治文联邦大选结果是北美城镇选民左倾化的体现,这种趋势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十分明显。这种趋势在北美地区已经持续很多年,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和国会两院选举中,都得到清晰的印证。列治文的反映,则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就以列治文来看,最近几次三级议会的选举,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从省选来看,去年省选,本来被视为省自由党铁票区的列治文,竟然在四席当中有三席变色。这固然有贺谨政府抗击疫情有效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选民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趋势,将会在2024年的省选中得到印证。如果省新民主党仍然可以得到两席以上的连任,对此的疑问将会消失。随后是今年的列治文市选补选,两个主要竞争者,属于保守派的候选人以微弱票数落选。随后就是这次联邦大选,出现了保守党议席失守。从大势来看,并非是保守党溃败,保守党在全国议席仍比上次大选有增加,普选票还高于联邦自由党。可见,仍然是大城市选民的左倾化倾向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二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华人票对颇有争议的赵锦荣落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轻敌的黄陳小萍也受到池鱼之殃,至少原来的华裔支持者没有积极出来投票,导致她的得票数少于上次好几千票。换句话说,在列治文或者其他华裔集中居住的选区,由于华裔投票率较低,且投票分散,要支持一个候选当选,确实不容易。以至于不少华裔议员,当选后就放话:不是靠华裔选票上去的。但是,他们恰恰忘了,华裔选票对一个议员的落选,却真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赵锦荣的案例,让我想起温哥华第一个华裔国会议员郑天华的往事。他也是联邦保守党的候选人,在1957年的联邦大选中获胜,却在1962年的联邦大选中落败,输给联邦自由党的对手800余票,而在之前的一次联邦大选中,他赢了自由党对手11000票。有意思的是,在当年的大选前,除了郑天华支持皇家骑警搜查华裔“非法移民”之外,华人社区也出现了关于选民选举权被取消的争议。当时有500多人告上法庭,称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选举名单上,其中包括华人社区望族的叶富荣一家。联邦自由党候选人全力支持告上法庭的华裔选民,而作为执政党的保守党则受到负面影响。这个选举前两周发生的插曲,导致了郑天华的败选。而在大选中,保守党仍然获得了组阁权。
选举过后,郑天华十分郁闷,在对记者采访时说他“甚感愤怒,因为我系为我自己之同胞所击败”。具体而言,他认为是“政府此次发动皇家骑警搜查非法入境华人之行动,令到他在云中区之失败”。把责任归在选民身上,当然颇失风范,但他认为输在华人选民身上,这是一针见血的。
郑天华的败选,使当时华人唯一的国会议员夭折,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在这次投票后的近40年时间,加拿大华人社区对联邦自由党的支持度一直超过保守政党,直到哈珀政府对人头税道歉、以及康尼部长的个人魅力发酵,才改变了华人的“铁票”效应。二是华人社区尽管有着“华人投华人”的情意结,但在具体选举中,华人的选票未必就一定投给特定的华裔候选人,这从郑天华时代就证明了。
哈珀前总理在政绩不错的情况下输给了特鲁多,仍然风度翩翩地表示:选民永远是赢家。因此,不管赵锦荣有多大的意见和郁闷,怪罪选民是不明智也是不应该的。如果想要在政治上卷土重来,就要检讨自己的问题包括竞选策略。但是,在都市区参加竞选的华裔保守派候选人,都要面对宏观的“城镇区左倾化”的大趋势,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制定更有智慧的选举策略,才能对付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