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树堂)李方白先生,近代画家。 名珉,字方白(1915年~2001年)
早年就读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从学于黄宾虹 吴镜汀两先生。一九三七年在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从事研究工作,纵览故宫收藏之名画,潜心研习历代古人的名跡。他曾将武英殿所藏宋元明清的山水名画逐一临摹,从古人的丰富遗产中汲取营养,构筑了自己坚实深厚的绘画根基。
一九四六年李方白先生拜在张大千的门下,成为大风堂弟子。张大千先生是一位既能“师古”’又能“创新”的杰出艺术家,他的治学方法给李方白先生很大的启示。学习古代的名画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掌握它利用它并加以变化,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来,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
一九五六年李方白先生开始了他的创新探索,走上了”借古以开今”的道路。他对西洋绘画艺术加以借鉴,掌握了西洋绘画的透视和素描等造型技法。
1953年毛泽东主席60寿辰,在国画大师齐白石等人倡议书画界联袂向其敬献书画。这其中就有李方白先生。他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就收录于这套画册。现原作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一九五六年,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同年十月至十二月他和颜地、董寿平等画家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写生,行程一万八千里,观察了秀丽壮伟的祖国山川,并以旺盛的创作热情,在一百天的时间里创作五十多幅作品,这些作品追求新的表现技法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和几十位当代著名画家集体创作了一幅44米长的《万里长征图》手卷,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时在北京隆重展出。这幅史诗般的作品受到社会各阶好评。他创作的部分作品后被毛泽东纪念堂收藏。
李方白先生的绘画创作是遵循着“传统为我所用,作品从生活中来”的艺术法则,逐渐行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一九五九年李方白先生加入北京市美术公司国画组从事创作工作,他的足迹走遍了北京的名胜景点进行实地写生,六十年代又到桂林等地写生·归来完成了一幅《三江风雨桥》,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广西厅。李方白先生通过自己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使自己的绘画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李先生晚年的作品笔力沉雄到简练畅达。境界宏放朴厚,无论是奇险的山岳,壮阔的江河,抑或是迷离的烟云,都通过先生的腕底笔下而得以生动的体现。
绘画艺术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到一些前辈先贤的元素。他在学习、消化吸收前人优点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自成一家。他学吴昌硕的笔墨浑沦苍劲,齐白石的真率简劲,更学到了黄宾虹先生如折钗股,如屋漏痕笔墨技法的真谛。
综观李方白的绘画艺术进程,前期作品以传统用笔技法居多。后期逐渐演化出刚劲有力的骨法用笔。以书写之笔法作画,大笔写画,下笔沉稳痛快,转折之处锋棱毕现。仔细观赏李方白的绘画作品,你能体会出他作画时意在笔先随心所欲地陶醉于画境之中意境。审视他的作品时你能看出他所画的每一笔都 恰到好处,无废笔败笔。画中无笔之处也能读出画意来。他将中国山水画的皴 擦 点 染 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前期画作是传统继承,后期画作是自成一派。这一段时间有极精彩的作品,是对国画艺术的发扬与光大。
李方白在培养学生方面也酒下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他教授学生时留下了珍贵的绘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