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上午,“泼咖啡案”第五次开庭。反对仇恨亚裔犯罪关注组(SAAHCAG)及十几位从大温各城市赶来的志愿者一早在列治文省法庭外静站示威;另外几位志愿者在各自的公司、机构、家里、车里通过电话旁听庭审;媒体人员早早到场守候——如此兴师动众,目的很简单——表达对案件的关注、与歧视抗争的斗志。

案件这次仍然未出结果。根据旁听,辩方由于不希望检方使用当时的视频证据而提出延期,但法官批准了检方提供视频证据及两位证人出庭,因为视频中的言辞对证明嫌犯的行为动机有帮助。下一次庭审定于10月13日下午。显而易见,这一次奋斗又无果,还需要更多次的关注才能见分晓。

有些人对于“泼咖啡案”被如此关注不解,甚至认为没有反歧视的必要性。自从去年开始反歧视以来,经历过数不清的论战后,对于质疑反歧视的观点不再陌生、略作总结:

A、否定论——加拿大没有种族歧视。

B、敏感论——某人感到歧视是因为没有融入主流,自己太敏感。

C、个体表现论——由于某些华裔表现不好,导致种族被歧视,所以不必反歧视,每一位华裔请先做好自己、让自己的言行无可挑剔。

D、谴责受害者理论——被歧视了,肯定是受害者“招欠”,否则我怎么就没有遇到过歧视?

E、破坏和谐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被欺负了,忍忍就过去了,哪儿还没有个体摩擦?“反”字一开口,完蛋,社会和谐被破坏了。

F、原罪理论——由于大陆华裔出生地的关系,当两国关系紧张时,必然会被歧视。

持A到E观点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一次,就明白种族歧视的痛楚了。谁被打骂谁难受。

至于那些被打骂后仍然不肯发声、宁愿忍气吞声的受害者,或者认为自己有原罪而认命于被歧视,是没有看到歧视加剧后更大的危害——麦卡锡主义。

1950年代,美国极右势力出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认为共产党、共产主义在“渗入”美国社会,对华裔及与中国有关的美国人进行大规模的诽谤、审判、清洗。许多人由于无端被怀疑,而失学、失业、入狱、甚至神秘失踪。几年后,虽然麦卡锡主义逐渐衰败,但对美国社会各层面造成极大的、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不幸的是,在加拿大,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已经“崭露头角”。从胡元豹参议员再度被攻击,可见端倪。

今年6月,由于反对参议院就新疆问题的动议,胡元豹被推到了风头浪尖,认为他亲共、是中国代言人的批评不绝于耳。有趣的是,胡元豹只是33名投反对票中的一位。那么,另外32位参议员为何安然无虞?——因为那些人非华裔。

一位参议员的发言,由于族裔身份而被贴标签、被否定,不是种族歧视、又是什么?一位华裔参议员出于加拿大的利益考虑,认为加拿大应该搞好国际关系,而被认为“通敌”,不是麦卡锡主义又是什么?

而胡元豹因其族裔身份而遭到人身攻击,貌似才刚刚开始。

前几天,看到孟及两位麦扣各自回国,胡元豹发推庆贺,说对于孟和两位麦扣的家人来说,这是快乐的一天,同时敦促加拿大政府“从中汲取教训”,并引述了美国前外交官傅立民批评美加两国在这件事上的不智之举,“在加拿大的协助下,美国首先挟持孟做人质,作为对华贸易战和科技站的棋子”。

这些话一发表,胡元豹又被攻击。前哈珀保守党政府官员Chris Alexander说胡元豹“为外国的政治宣传担任喉舌,不应该在国会工作”。他的指责受到一些人的响应,还有人让胡元豹“滚回**去”。

为什么批评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的“原版作者”傅立民没有被说成“外国喉舌”、没有让他滚回哪里、或者滚出哪里呢?而转引的胡元豹又莫名其妙地被飞刀?

对于出生在马来西亚、成长于新加坡、16岁移民来加拿大的胡元豹来说,遭受这些非难只是由于他是华裔。这不是麦卡锡主义又是什么?

在加拿大,任何人都能批评政府。无论他批评了什么,需要被讨论的是他所说的内容,而不应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加拿大人权宪章中最基本的保障。但是现在胡元豹面临的是什么?

作为参议员的胡元豹都能因其本职工作或发条推文而被人随时叱骂,作为草根的普通民众还能指望什么?国际关系远非任何个人能左右。如果任由种族主义者以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差异而发难于华裔,华裔社区危在旦夕。

反歧视,就是教育那些种族主义者,加拿大对种族歧视零容忍。华裔不仅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对华裔进行随意污蔑,也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对任何族裔随意污蔑。

反对歧视任重道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我做起,对歧视说不。“我们自己都不在意自己,还有谁会在乎我们?”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