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二十余日,未见停火的迹象。同时,战场外的许多国家、地区的民众由于挺俄还是挺乌,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发生聊天不悦或看不顺眼对方车上挂着的国旗而当街动手的。至于网络上互相攻击、微信中拉黑对方更不稀奇。
社交媒体的全民普及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相信俄罗斯是被迫反击的,怎么看乌克兰都是那个晚上拿着刀进卧室的没有安好心的伴侣。为乌克兰英勇反侵略鼓掌的,视俄罗斯为十恶不赦的纳粹。越相信就越能“看见”,于是主战、反战的裂痕便越大。
各国媒体报道的倾向性也有很大分别。比如加拿大的新闻中,几乎全部是对乌克兰的正面报道,无论是难民的流离失所还是抵抗人员的英勇,或者是外籍人员的积极参战,皆透露出无坚不摧的信心和勇气;而提到战区民众由于食物和饮水匮乏而发生抢夺争斗时,便一带而过。由此可类推,立场相反的地区或国家的新闻播报时,也多半不会“全面”。
当然,战争相关信息严重失衡,除了社交媒体的定向推送、受众的偏好选择、大众媒体的倾向性报道,也应该与俄罗斯封锁消息有关。目前看来,绝大多数西方媒体都已撤出了俄罗斯、涌入乌克兰——在乌克兰被炮火击中远非必然事件,而留在莫斯科,由于播报与当局口径不同的新闻大概率会被拘禁。
这些简单的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至少有两点:
其一,全面的真相很难获知,因此在下判断时可以谨言慎行,千万别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想明白这一点,日子和人际关系都会舒坦很多。也利于有深度地思考世界未来格局及每个人的个体命运。
其二,战争是残酷的。草民们不要站在道德或者政治的制高点挥斥方遒。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是万幸,要明白,一旦所在地区爆发战争,炮弹射程之内的可能就是自己。呼吁和平、抵制战争应该是当代文明社会的共识。
如果说民众们在战争中打嘴炮是无聊的行为,那么撺掇战争、鼓励冲突、激化矛盾的政府行为怎么评说?战争在乌克兰爆发,牺牲的是乌克兰人民和财富,消耗的是俄罗斯的士兵和实力。战争的结局难免两败俱伤。打的意义在哪里?当战争终于结束后,世界格局会怎么样?凶猛的毛熊能成为可爱的毛毛熊吗?乌克兰的经济和民生能振兴吗?两百多万流离失所的难民还能回归家园吗?一战战败国德国为何发动二战?——前车之鉴不远,不需要国际社会思考吗?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说各理。
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受到西方铁血制裁。特别是加拿大,走在了制裁队伍的前列。
据报道,“加拿大对俄罗斯飞机及船只关闭了领空及港口、向乌克兰提供具杀伤性武器军事援助、停止进口石油、制裁支持普京的机构和个人包括32个实体和382个人、禁止本国金融机构与俄罗斯央行进行交易、向入口俄罗斯商品重征35%税款、要求国际刑事法庭调查俄罗斯军队涉嫌犯下的战争罪行 …… 每样制裁都十分精确,每招都是杀着。这些精准打击都归功于深切认识俄罗斯的副总理方慧兰。”
1948年,方慧兰的外祖父母一家从逗留了六年的德国难民营移民到加拿大,定居埃德蒙顿。虽有学者及亲戚指出,方慧兰的外祖父当年曾担任纳粹宣传媒体的主编,但方慧兰对此矢口否认,并坚称其外祖父在逃亡的岁月中始终牵挂着乌克兰的独立。受其外祖父影响,方慧兰的母亲和方慧兰皆热衷于乌克兰的独立运动。尽管远离祖籍国,她们都熟练掌握乌克兰语。甚至为了保留文化传统,方慧兰在家里与自己的三个孩子也说乌克兰语。因此,媒体报道称“方慧兰对乌克兰的保卫战始于阿尔伯塔的家乡”。
1988-1989,就读于哈佛大学的方慧兰获得了去基辅大学的交换读书机会。在两年的留学生涯中,她已经由于为乌克兰独立奋战而令克格勃头痛。在成功地逃脱克格勃的追捕后,她逃回加拿大。克格勃曾照会加拿大使馆,评价其为“人尽皆知的麻烦制造者”。
乌克兰独立后,身为律师的方母返回乌克兰,成为乌克兰宪法的起草者。方慧兰曾在乌克兰、俄罗斯长期担任记者和媒体机构负责人,对普京进行过专访和多次深入报道。2014年3月,方慧兰和其他12名加拿大人员被俄罗斯宣布限制入境。
方慧兰从小就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五年级时,因为不满学校扩大班级规模而发起抗议活动。2013年参政后,连续多次高票当选,担任过多个部的部长,被戏称为“万物部长”(Minister of Everything)。与乌克兰社区的紧密关联,令方慧兰被加拿大乌克兰社区赞誉为明星和希望。方慧兰不仅对自己的乌克兰裔身份自豪,也为加拿大乌克兰社区自豪,她对加拿大乌克兰社区的评价是“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
同样作为少数族裔,加拿大乌克兰社区的发展及对社会、政治建设的参与,极其值得华裔社区学习。犹太裔社区的强大存在有目共睹。印度裔社区,作为一些华裔眼中“别人家社区”,也遥遥领先。很少被华裔社区注意到的拥有125万人口的乌克兰社区及其明星领袖方慧兰的表现,这一次绝对精彩,远超犹太、印度裔社区这些“优等生”。再反观当下西方各国俄罗斯社区的境遇,更值得深思。
战争终将会以某种结局结束。新的战争不一定就不会发生。冷战会继续下去。全球化的时代,科技技术的发达已经能够让战争在互联网直播,但是人性中幽暗的部分却仍然一成不变。
当我们不幸地看到历史一次次重现时,看到战争双方阵营的不顾一切地撕咬时,华裔的思考应该远超于挺谁、不挺谁这个层面。如何像乌克兰裔那样深植于加拿大的社会并开花、结果,需要认真考虑并付诸行动。如何能培养出方慧兰这样的学者、媒体人员、政界人士,是家长们应该好好思考的。怎样培养下一代,令他们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时候,不要再有家庭和文化的障碍,能真正融入加拿大社会,是社区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一个不考虑未来发展的社区,不会有幸福生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高度网立场。
参考文献:
https://cfcnews.com/329342/制裁俄国金融核弹幕后推手:乌克兰裔加国财/
https://pm.gc.ca/en/cabinet/honourable-chrystia-freeland
https://qz.com/402855/chrystia-freeland-my-ukraine-and-putins-big-lie/
https://beta.ctvnews.ca/national/coronavirus/2022/3/11/1_58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