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加拿大人的性格不是输不起的,但2021年联邦大选后的情况彷佛是个例外。时隔一年坊间还充斥着关于个别选区投票结果的臆测——原本不至于如此。2022年1月6日,两位麦吉尔大学的学者李紫枫 (Sze-Fung Lee)和本杰明·冯元桢 (Benjamin Fung)在《政策选择》上撰文称,卑诗省史提夫斯顿-列治文东选区(Steveston-Richmond East)的保守党候选人赵锦荣(Kenny Chiu)是社交媒体上错误信息宣传的受害者,在选举之前赵提出了一项个人法桉(C-282)但并未在国会获得通过。

《环球邮报》刊登了这两位学者的文章,但质疑了赵锦荣是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争论而导致了选举失败的观点。无论是《环球邮报》,还是李和冯,都没能列举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北京当局影响了这个华裔人口约有50%的选区的选举结果。但双方都认为,用李和冯两位学者的话说,“不管是谁负责散播假新闻,都有一个明确的动机,那就是重塑有利于北京利益的叙述。”

站在公众的立场,我们需要探讨:社交媒体上关于赵的个人法案的不同观点与言论究竟是错误信息宣传(意在误导民众),还是加拿大华裔社群内的合法辩论?

赵锦荣的C-282法桉,即《外国影响注册法》,要求对所有与加拿大政治人物或联邦高级公职人员接触的、代表或可能被认为代表某些外国政府在行事的人或实体进行登记。

担心外国势利影响国家安全非常正确,但起草一份经得起时代检验、高质量、有效用且公允的法案,不是有想法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大量研究、严谨论证与广泛征询意见的。如果把法案起草得偏颇与不成熟,会直接导致加拿大民主的倒退——因为它是基于任何与中国有机构性联系的加拿大人是外国代理人或潜在代理人的假定。

美国国际政策中心的研究员Tarun Krishnakumar去年七月在《政策选择》上发表的文章所指出的:“C-282也有局限性,因为它只适用于加拿大政府特别指定的某些国家的委托代理人。换句话说,它并不适用于所有外国势力影响。

从更广义的政策角度来看,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政策被认为是歧视性的、不公平地针对个别国家。”《环球邮报》的编辑们也是对任何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的人都要根据拟议的法案进行登记的观点嗤之以鼻。

显然,美国智库研究员或是加拿大主流媒体的这些观点没有被界定为“虚假信息”或是外国势力渗透,但华裔社群内部在社交媒体上的批评意见成为了赵锦荣界定的“虚假信息”与中国政府势力渗透的“证据”。

赵锦荣引用的一个他所谓“具有误导性”的社交媒体帖子,该帖子声称该法案“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它还将损害加中两国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

这个帖子继续说,“虽然该法案没有列出哪些国家属于外国势力,但考虑到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赵锦荣的)反华背景,无疑这个法案是针对中国大陆的社团,旨在控制或监督来自中国大陆移民的言论和行为。”

那么让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华裔社群里对赵的法案有这么激烈的辩论与不同的声音?

在赵提议的法案中,“外国代理人”被定义为“外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有关的个人或实体、主要为追求政治目标而存在的外国政治组织或与此类组织有关的个人或实体”。

而“相关实体”——根据几个标准——被定义为领导层是“习惯于或有义务,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按照外国政府或外国政治组织的指示、指令或愿望行事”。

鉴于中国是一个威权国家,人们有理由认为所有在中国合法成立的实体——包括公司、教育机构、校友组织、文化团体和市政当局——都符合外国委托人的定义。如果按照该法案的界定,在加拿大代表这一类实体行事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与议员或高级公职人员就公共政策问题进行交谈,都将被法律要求登记。

也许有人会说登记一下也没什么,但这种一刀切的逻辑很难避免矫枉过正的情况。大到类似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小到一个文化社团、中小贸易商或是留学生,都可能被像C-282这样撰写不成熟的法案进行无区别的界定,理由是他们在理论上都可能接受中国官方的指示。

因此,许多仍然与中国保持联系的移民担心赵锦荣的法案会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损害加中两国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这并不奇怪。他们有这种感觉,与其说是麦吉尔大学两位学者认为的“重塑有利于北京利益的舆论”,不如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我保护。

基于任何与中国有机构性联系的加拿大人是外国代理人或潜在代理人的假定——类似泛政治化的界定或假设在上世纪中期的美国与中国都带来了极大社会危害,所以历史提醒我们,在起草和推行法案时需要特别警惕与慎重。

像李和冯两位学者那样,在没有仔细论证的情况下就认定“选举造谣”已然不严谨。更糟糕的是,有人暗指一些史提夫斯顿-列治文东选区的选民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弱和⋯⋯(缺乏)处理虚假信息的训练或经验”而投下了反对赵先生的选票。

Photo by Element5 Digital / Unsplash

难道我们加拿大人捍卫国家安全的方式,只有通过给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华裔加拿大同胞)造成泛政治化的不安全感、假定他们都是一群没有自身判断能力的中国政府散布虚假信息的接收者与传声筒吗?难道只要没有把票投给某个政党,选民投票的合法性就被轻易剥夺了吗?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法理与批判性思维又在哪里呢?

李和冯两位学者说的没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并不意味着是保守党或反华”,这个观点是准确的。他们应该同时补充一句:不投票给保守党并不意味着这个选民是虚假信息的轻信者或中共的支持者。

究竟是接受不了虚假信息,还是接受不了不同意见?民主的精神是什么?加拿大国家利益又是什么?恐怕市面上观点太多,而事实论述太少。民众自有公评。

《星岛》首发,文/胡元豹

胡元豹(Yuen Pau Woo),2016年被任命为代表卑诗省的参议员。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新加坡,曾任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胡元豹参议员还是卑诗大学及西蒙菲沙大学高级研究员,温哥华音乐学院董事长,2017年当选独立参议员小组领袖。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