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传媒首席特约记者 王子游报道,Gina摄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外侨胞,发扬光大!8月3日下午,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继成功举办2024中华传统文化节暨第16届泼水节大型庆典,以及中医之家专场讲座和中华诗词书法国画等国学知识讲座之后,又邀专程来温哥华参加华联会系列文化活动的两位内地专家学者,于列治文华联会文化基地讲授了“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运得久长”,和“让世界感知非遗”为题的两场高水准的文化讲座。

华联会会员和相关文化学者参加了讲座。

华联会牛华会长亲临会场,聆听了这两场精彩的讲座。

华联会邀请的黄波先生,可谓中国当代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他少时研读中国上古文字,20岁时即编辑出版了《殷周金文集录》一书。1979年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并参加徐老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的编写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古文字学,其中汉字形意学更是黄波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已俨然成为该领域的顶级专家。今天,现场听众们就有幸听讲了黄波先生对中国上古时期甲骨文的来龙去脉,以及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其文字的形状、构造及其与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黄波先生抽取了两个范例对其进行说文解字。一是中国的的来历。上古时代人们用日竿和地规来观测太阳运动、测定时间和节气。当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形成了的甲骨文。由这种测量又衍生出直、是等等文字的创造。

第二个范例也是来自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种子在土地下向上下生长,产生了象形文字,然后依次是之、生、丕、木、末、本,人依靠着木即为休,等等。

更可贵的是,黄波先生通过对甲骨文的人、大、仁、爱、孕、育、德等文字的解读,呈现给大家一个重要的中华文化密码,即上古时代的中国人在创造甲骨文时,已经将中华文化中优秀的正能量的哲理蕴含其中了!

甲骨文的形意特征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方式,还展示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和中正理念!而黄波先生将这两者都精辟地阐述出来,确实了不起!

讲座后,黄波先生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第二个精彩的讲座由来自河南的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吴玮先生讲授。作为一位优秀的职业摄影家,吴玮先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感动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博大精深,吴玮先生近些年来将他的镜头对准了那些优秀的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不辞劳苦、披星戴月地四处奔走,去记录这些普普通通的甚至尚未脱贫的中国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吴玮先生重点介绍了河南的钧窑和汝窑的非遗传承人。河南是中国著名的陶瓷生产地,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尤其以钧窑和汝窑这宋代五大名窑的两大古窑而闻名于世。吴玮先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几位传承人,和他们精湛的作品。

汝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君子先生,当他经过上千个日夜的反复实验,终于恢复了宋代天青色汝瓷(青花瓷)的时候,激动的难以自制!

每一个器物的背后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大国工匠孜孜不倦的精神,所以器物都在生生不息地讲述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非遗的传承就是最好的传播中华文明。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医药知识、自然及宇宙观等。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国的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令人惊叹!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