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传媒首席记者 王子游】11月13日下午,由高度传媒组织的“魅力中国——国学智慧分享交流会”在列治文未来生物办公室举办,近50名国学爱好者参加了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邀请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金宝先生采取与听众互动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对海外同胞的精神影响力。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子女教育、健康养生等话题,与杨金宝先生进行了积极对话与互动,场面气氛热烈。
杨金宝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受教于红楼若干著名的国学大师,学术根基扎实,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易经和儒释道哲学有着深入的理解。他担任理事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可见他的学术功底深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杨先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度传媒执行总裁李静忱女士致欢迎词,欢迎各位国学爱好者的到来,并感谢杨金宝先生的莅临指导。
在座谈会上,杨金宝先生提出了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并与西方文化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中,理性主义、唯意志论和现代存在主义等思想强调个人主体性的地位:理性主义以理性为一切行为的基础,唯意志论聚焦于个体的意志与力量,而存在主义则探讨个人在世界中的自由选择和存在价值。然而,杨先生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不在于个人的孤立存在,而是家庭这一有机整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不仅是血缘的纽带,更是伦理、道德、价值和意义的承载体。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次序,家庭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在这个框架中,个体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家庭关系体现,而非独立的理性或意志。这种文化观念强调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和谐,而不是个体对抗世界的孤独斗争。
杨先生的观点也从现代角度回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挑战。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化和去传统化的趋势常常导致文化的疏离与身份的迷失。而杨先生所强调的家庭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框架,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伦理基础,又为当代社会的亲密关系和群体归属感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
通过家庭这一核心概念,杨金宝先生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思想对话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这种视角既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补充,也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回应。
在杨金宝先生以家庭为核心的文化观念启发下,讨论者们迅速将这一哲学思考延展到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上,引发了一场既深刻又贴近生活的热烈交流:
1. 家庭作为教育的核心环境
许多参与者指出,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心常常被过度转移到学校和课外辅导班,而忽视了家庭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场景。受到杨先生观点的启发,大家认识到家庭不仅是一个提供物质支持的地方,更是子女成长价值观、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塑造环境。正如儒家所强调的“家教”,家庭内部的爱与伦理实践往往能直接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人际互动模式。
2. 中西教育观念的对比与融合
在讨论中,一些家长提到,他们在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下,发现中西文化在子女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西方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而中国传统教育则注重家庭责任感与群体归属感。那么,能否在日常教育中,融合两者的优点,例如,既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引导他们理解“修身齐家”的责任和意义。这种结合能够帮助下一代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更平衡的文化定位。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赞同!
3. 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杨先生的家庭观还提醒了家长们,父母是子女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一位母亲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教育孩子要懂礼貌、会感恩,但往往忽略了自己是不是每天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价值。” 因此,父母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说教,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传递真善美的优秀价值观。
4. 社区与家庭的互动
讨论中,还有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力量可以通过社区的支持进一步放大。例如,在温哥华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城市,华人社区的家长们能否通过联谊、经验分享和互助活动,为孩子营造一个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多样性的成长环境?这种社区支持不仅能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社会。
座谈会在智慧、温暖和充满启发的氛围中结束。许多参与者表示,杨金宝先生提出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打开了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新视野。 通过这次对话,大家不仅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智慧,也在实践中探索了如何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对子女教育的实际行动。希望高度传媒多多举办像“魅力中国——国学智慧分享交流会”这样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