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卫生部和公共卫生局表示,加拿大联邦科学家将根据全球研究数据,确定最新Covid-19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秋日已至,天气的转冷意味着Covid-19病毒更加活跃,无论是变异速度还是传播速度,都将重新活跃起来。九月初,加拿大在卑诗省发现了首例已知的Omicron变种BA.2.86病例。
尽管关于新变种的很多信息仍然未知,但 Pirzada 警告说,与原始 Omicron 菌株相比,存在“足够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图自 CTV)
为了防止病毒,降低死亡率,加拿大卫生部目前正在审查Moderna和Pfizer-BioNTech新的mRNA疫苗申请,新疫苗是基于XBB.1.5样本研发的。目前这种变种的传播水平是低到中等程度,但呈现出稳定增加的趋势。
而BA.2.86则是最新发现的变种,目前已在至少11个国家中流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上一个病毒变种的疫苗尚未研发完成,病毒自身又进化出了新的版本,疫苗研发的速度远跟不上病毒变化的速度,那么,人们不仅要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研发新的疫苗还有用吗?
(图自 MIT news)
新变种是“纸老虎”?
如今网络上,有关新变种病毒BA.2.86的说法众口不一,总结起来,大概能归于以下几点:
- 根据中国和瑞典试点研究,BA.2.86病毒的传染性比XBB.1.5变种的传染性低约60%。也就是说,它不同于已知的Covid-19变种病毒广泛又快速的传染性,更偏向于“在人群中缓慢地循环。”
-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在8月24日表示,BA.2.86病毒比之前的变种,更有能力让以前感染过新冠,或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
据中国北京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曹云龙(音译 Yunlong Cao)表示,与XBB.1.5病毒时期相比,我们接种疫苗后感染的免疫力,中和BA.2.86病毒的能力下降了两倍。
北京大学 Yunlong Cao被《自然》杂志评为“2022年帮助塑造科学的十大人物”之一。(图自 北京大学官网)
再结合之前种种有关疫苗副作用的推论,不难得出,现如今,打疫苗还是不打疫苗都面临着双重风险。打疫苗就要接受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并且,疫苗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就算打了之前的版本,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不知道要打多大的折扣。
另一边,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趋势就是毒性减弱,但是不断变异,不断传播,不断有人一阳、二阳、多阳,势必对身体健康造成危险。就算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也不可能做到在“无菌”空间下生活一辈子,而医疗机构也必须做好长期接诊新冠患者的准备了。
(图自 BBC)
封城还是开放,考验智慧
不光是民众试图长期对抗新冠病毒,政府对新冠的政策也一直在变化,当BA.2.86变种被发现时,是否重启疫情封城政策再次被提上议程。
只是此刻的人们,不再对新冠过于担惊受怕,也逐渐意识到封锁给人们带来了何样的折磨。据耶鲁SOM Matthew Spiegel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一些封锁政策(如口罩强制令,部分公共场所关闭)挽救了生命,但是其他政策或许是反其道而行之,更是加剧了死亡率。
威尔士政府实施了英国最严格的封锁之一,包括禁止非必要的旅行。 威尔士还关闭了大多数企业,并强制中小学进行在线教学。 (Ben Birchall / PA,美联社)
比如关闭零售店,或限制集会人数。这些政策反而会迫使人们选择更危险的行为,例如娱乐活动的取消,会让人们增加室内的活动,在室内开party等,这更加大了病毒传播的几率。
当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社会经济全面衰退。在整个疫情期间,加拿大的经济衰退程度,人们是深有体会的,想必大家也不期望经济进一步衰退,最后直到崩溃的地步吧。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声音鹊起,假如有一些国家,在疫情期间没有坚持封锁政策,他们会受冲击更小吗?鉴于国情不同,这些国家的政策又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指示呢?
▌瑞典的“反封锁”政策饱受争议
(挪威政府 供图)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瑞典不同于全球大部分国家,并非采取对人们社交,活动范围等进行严格限制政策。当时,他们因实施较为宽松的限制措施而被主流国家媒体大肆批评,并称之为“贱民国家”(pariah state,指该国因其国内国际行为与国际规范脱轨,或在国际权力联盟结构终缺乏稳定支持,而处于外交孤立或易受责难的国家,与国际法或国际规范所不容许的行为。 )
很难想象那时的主流学界是如此刻薄,但瑞典不为所动,依旧坚持了整整三年,用实际数据证明他们政策方针具有可行性。
单单统计新冠肺炎三年期间的死亡人数,瑞典始终在欧洲平均线左右徘徊,每百万人中有2,322人死于新冠。由于瑞典没有实施线上教育,他们的孩子们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在经济方面,2021年,GDP比预期中的还增长了0.4%。
截止2023年3月10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疫情期间瑞典各方面数据。(图自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之下,英国和美国每百万的死亡人数超过3,300人。根据自我报告的超额死亡数据,这些数据计算了与正常年份相比的死亡人数,这是一个更好的比较,瑞典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期间,超额死亡率,即与COVID-19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全部死亡率仅为4.4%,在欧洲遥遥领先。
意大利在2020年初遭受了早期和创伤性感染浪潮,报告了三年的超额死亡人数,占12.3%。法国的比率为9.2%,德国为8.6%,挪威为5%。欧洲的平均比率为11.1%。
据新冠肺炎累积统计数据,大多数严格封锁的国家只是推迟了死亡时间,在结束封锁后,人们还是要面临同样的问题,新冠还未找到解决方法,但是全球已经等不起了。
2020 年 6 月 19 日,人们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年一度的仲夏庆祝活动中野餐。Andres Kudacki/美联社照片。
The Hub主编Stuart Thomson提出了更加让人深省的一点,即舆论引导,加上大众惶恐不安,很容易成为政客们“大挥棍棒”的温床。而他们所让人信服的其中手段,便是通过抨击“逆流”来掩盖自己的不安。
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所谓的权威机构、权威媒体所定义的逆流也是出于某种目的的。往好来说是延迟人们的感染时间,让病毒毒性减弱。但反过来想,病毒需要传染足够多的人,才能变异。
纵观新冠变异史,从2021年7月的Delta病毒,到11月的Omicron,再到2022年4月的BA.2,9月BA.5,11月的三种变异,病毒变异的时间越来越短,开放后变异的速度只会有增无减。要是一直坚守封锁政策,等到它变异得毫无威胁,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尽头?
2021 年 5 月 30 日星期日,人们在蒙特利尔老城的户外露台上行走, 加通社/Graham Hughes
回顾已过去的三年疫情,全人类从对新冠的惊恐、怒批、沉郁,再到如今的冷静反思、批判,是非对错,尚无统一的看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经过3年的封锁,各国经济普遍衰退,百姓的生活品质不如疫情前,学生仅靠网课学习,成绩比不上面授,各国间的经贸文化交往近乎停顿,这一切的变化,不能说与封锁令没有直接的关系。
再来一次,我们是否还能承受?难道还靠印钞维持运转?瑞典的例子不值得好好研究,进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