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又是炎热的一天。一大早惊闻著名歌手CoCo李玟轻生去世,甚感震惊!她在数年前患上抑郁症,长时间与病魔斗争,但是近日病情急转直下,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送院后一直昏迷,最终抢救无效,于7月5日中午与世长辞。

Image

著名歌手CoCo李玟轻生去世。

Image

(Source:李玟微博)看到新闻后,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一想到CoCo李玟的名字,眼前就出现她笑容灿烂、激情热舞的样子,这样一个积极阳光的人怎会抑郁自杀?她唱的最后一首歌也令人非常伤感。读了几篇文章后,才知道她在笑容背后承受了太多痛苦和压力!天生左腿有缺陷,两岁时做手术,这么多年在舞台上又唱又跳都是靠右腿去支撑。每一次排舞或演唱会结束后,腿都痛得要命;做了9次人工受孕,均以失败告终;富商老公多次出轨,两人分居;打击之下李玟暴瘦,脚部旧伤加重,但是丈夫及继女都很冷漠……

Image

表面上看,李玟和他的富翁丈夫及继女相处很好。

Image

表面上的家庭和谐,但李玟心中多年一直苦闷。李玫是那种不让人看见痛苦,只把最好一面呈现给大家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不少,他们假装坚强、假装阳光,也许有时候哭出来,向外界倾诉也是排解压力的方式。李玟轻生的事情发生后,许多人都纷纷感慨要多关心身边的亲友。有的人爱诉苦,你会容易知道他或她的痛,能够尽早提供帮助;有的人则喜欢把痛苦埋在心里,但是如果真的细心去关爱他或她,也会注意到一些反常现象。

Image

有谁知道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是无尽的压力。(Source:Pixabay / Pexels)笔者作为一名家长,很自然地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延续多年的新冠疫情加剧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减少,社交活动也如是,加上对病毒的恐惧,以及未来生活的不知所措,让不少孩子陷入抑郁症的危机之中。他们的反常现象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与之前相比话少、精神不佳,或者易怒、过于叛逆,很少与朋友互动,也不和家长沟通,大部分时间是独处。这个时候,家长不能焦急地一味逼孩子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能选择忽视,认为是青春期正常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家长能做的是静下心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爱孩子,努力与处于压力中的他们交流,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开心结。找机会把孩子带到户外散步、逛街、看电影、吃饭等等,鼓励他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社交、打工、做义工。

Image

抑郁症,不是内向、矫情、心情低落,而是大脑得病了,就像得了一场“重感冒”。孩子上网时间太多,或者独处时间太多,就容易纠结于个人的小世界东想西想,结果越想越乱,越想越走不出。只有离开把自己人为圈起来的小世界,才能看见外面的热闹与灿烂。一些抑郁症通过个人调整有可能减缓,比如改变思维方式。专家认为,人们的想法会影响自己的感受,比如极端地思考、专注于弱点,忽略优势、将与你无关的事情个人化、注意事情的阴暗面,或夸大不良结果的可能性。

Image

加拿大一项调查显示,罹患抑郁症在儿童中呈上升趋势,但其迹象很难识别。因为通常他们年龄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想把许多事做得完美,虽然努力做事值得鼓励,但是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弱势,不可能事事顺利。我们有弱势,也有强势,上帝造人正是如此,那就顺其自然,不为弱势自卑,而为强势而自信,并且懂得自由发挥个人的强势。家长鼓励孩子多到外面社交、打工、做义工,也会让他们做成功一件事后增加自信。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以为某些人生气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或者别人一个眼神,是因为自己穿衣打扮出了问题。他们由于面临学习、升学压力,可能过于看重某场考试及老师的评分。家长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就要耐心与孩子交流,告诉他们将来的人生路有很长,一场小小的考试根本不值一提,也影响不了未来走向。

Image

罹患抑郁症,如同在看不见尽头的黑洞中挣扎,对青少年而言,更感无助。重重压力之下,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家长也如是,大多数华裔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业及未来发展,如果学业或生活一旦出现问题,争吵不可避免。但争吵往往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也改变不了生活运行方式,还极可能使情况恶化,同时影响孩子及家长双方的心理健康,甚至造成生与死的悲剧!孩子压力大的时候,家长要给他们减压,而不是增压。子女的未来发展道路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家长辛辛苦苦养育孩子,是希望他们获得所谓的成功、名利,还是健康、幸福、快乐?

Image

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扫描,可以对比患抑郁症时的大脑活动(左侧)和正常的大脑活动(右侧)。蓝色和绿色增加,以及白色和黄色区域减少,显示出抑郁症导致的大脑活动减少。

Image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环境将会给年轻人留下染色体的持久性改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家长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要走极端、钻牛角尖,也不要仅注意某事暂时的阴暗面,夸大不良结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内心不纠结、不焦虑地走到最后,才能看到最好的结果。人生不易,别再自己给自己以及家人添堵。如果孩子或家长已经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个人调整、家人关爱仍未缓解的话,不要羞于向外界求助,寻找心理专家及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治疗。许多现代人都有心理健康问题,你无需隐藏,讳疾忌医。网上资料显示,卑诗省有近 8.4万名 4~17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任何特定时间都可能经历临床上显著的精神障碍。

Image

在加拿大卑诗省政府官网上,有相关精神健康的求助途径——▲ 如有自杀危机,可求助: 1 800 SUICIDE (1 800 784-2433)▲ 心理健康问题: 310-6789 (24 hours)▲ KUU-US 原住民危机热线: 1 800-588-8717(24 小时)▲ 医疗紧急电话: 911▲ 危机中心:https://crisiscentre.bc.ca▲ KUU-US 危机热线协会:http://www.kuu-uscrisisline.ca▲ 儿童求助电话:

(发送短信 CONNECT 至 686868)

https://kidshelpphone.ca

▲ BC青年聊天:https://youthinbc.com▲ HealthLink BC:儿童和青少年自杀警告信号https://www.healthlinkbc.ca/pregnancy-parenting/relationships-and-emotional-health/warning-signs-suicide-children-and-teens CYMH 心理健康、保健资源和支持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health/managing-your-health/mental-health-substance-use/child-teen-mental-health/cymh_mental_health_resources_supports.pdf▲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工具包:

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health/managing-your-health/mental-health-substance-use/child-teen-mental-health/child_and_youth_mental_health_tool_kit.pdf

▲ 凯尔蒂心理健康资源中心:

https://keltymentalhealth.ca

▲ 应对青少年抑郁症:

https://www2.gov.bc.ca/assets/gov/health/managing-your-health/mental-health-substance-use/child-teen-mental-health/dealing_with_teen_depression_writable.pdf

▲ 预防自杀:

https://www2.gov.bc.ca/gov/content/health/managing-your-health/mental-health-substance-use/child-teen-mental-health/child-teen-suicide-prevention

▌ 来源: Child Health BC、gov.bc.ca、加拿大护理学


Image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