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兄的儿子生日,小Party,欢聚。
这是一家粤菜馆。

小叔有个老友,30年前在温哥华开餐厅,地道的粤菜。小叔介绍:今天这家粤菜馆的厨师,就是30年前那位。

“精细!菜品如人品”。果然,菜一道一道上来,赞不绝口!

生日主角Y君,大学刚毕业。他酷爱跑车,与两个伙伴一起,新近成立一家汽车装饰公司。两个伙伴同龄,前来祝贺。其乐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之际,祝福祝愿时,话题自然说到“创业”了。

Z兄说:年轻时,一起合伙做生意,是缘份。人生中,缘份来之不易。珍惜之。相对于赚钱,诚实和友谊,最为重要。Z兄是非常成功的实业家。他对下一代的期许,让我想起往事。

三十年前,我大学毕业,下海,与两位同学一起办公司。长辈的祝福,犹言耳边。只是,当时的我,没有听懂…

后来移民了。十三年前,我在温哥华自已创业。其中的过往,写下来,与年青一代分享。

这也是一种期许吧。


我的“自雇”经历:我被Fired了。


2010年,是我移民温哥华的第6个年头。

这6年里呢,我读了两年Full Time金融,努力考“金融分析师”证书(一种在奇特古怪,极其严格的苦修过程。名叫CFA)。为了晋升,我还考了好几个的加拿大金融证书。现在想来,那些证书或许有用。

我在一家银行做Part Time。毕业后,Full Time。然后每年晋升,薪水则水涨船高。
这里有一点心得,与新移民分享:中国的专业证书和文凭,在加拿大很难被认可。如果想在职场有所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在加拿大再读两年书。虽然辛苦,也是值得的。越到后来,那些辛苦,会变得越来越甜。

继续回到“自雇”话题。

2010年是个动乱的年头。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很糟糕,工作流动性几乎为零。

我工作非常认真,害怕被fired。

的确,我的好友T,业绩极其出众,被银行开除了。我为她担忧。她却满不在乎。
2009年某天,T到我办公室,神秘地说:“Steven,不要在银行上班了。我现在做Mortgage Broker。你知道吗?地上到处是钱呵,捡就是”。她笑着说。Mortgage Broker是贷款经理,自雇,帮助客户贷款,银行给她佣金。

2009年是个好年头。她那年的收入,保守估计,是她银行薪水的10倍吧。

2008年金融危机,温哥华房价狂跌47%(当时的数据如此)。然后呢,几个月后,房价马上回到原点,并继续狂涨。当时,中国移民大量抢房,银行贷款非常容易。T趁机大赚特赚。

T多次劝我辞去银行工作,到外面捡钱。我不为所动也。因为,我的业绩,是那家银行最强大的。前途一片光明。T对此不以为然。她笑吟吟地看着我,意味深长的。

后来,我知道她的笑,为何意味深长了。某天,我被银行大经理和HR请到办公室。他俩面色严肃,在五分钟时间内,陈述了我的过错(我至今不记得,我究竟犯了什么错?)五分钟结束后,HR庄严宣布:请你马上离开!

就这样,我被Fired了。莫名其妙的。恍惚中,T的笑意,非常灿烂。

这里,又有一个心得,与职场的朋友们分享:

在加拿大,被Fired,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千万不要难过!千万不要委屈!切记切记。

被Fired,没有对与错。你没有过错。不是你缺乏能力,也不是你的人品有瑕疵。千万不要自我埋怨。

我的经验是(14年后的清晰想法):被Fired。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我甚至认为:14年前,那位银行大经理和HR,他们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们知道:这位仁兄业绩出众,独立且自由,银行的僵硬体制,不适合他。外面的天地多么广阔啊。他可以自由翱翔。

记得那时,我觉得自已的金融信仰,突然崩塌了。我有点恍惚。那位大经理宣布开除我后,他的人性又回来了。

他有点关心地问: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HR是个美丽的西人女孩子。她说:嗯,他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Mortgage Broker吧。

诚如她的吉言。真好。

T知道我被开除,非常高兴。开了一瓶好酒庆祝我的新生。“他们也开除了我。哈。我应当感谢他们,哈”。T豪爽地笑道。“不久后,你也会有同感的”。T预言道。

后来的后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士,他(她)们被银行开除了。在他们沮丧时,我也这样豪爽地笑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一句诗:天生我才必有用。

再强调一下我的感受:嗯,在加拿大被开除,并非坏事。它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多好啊。你又有了选择的自由了。


我是如何决定自雇创业?


不可否认。在加拿大第一次被银行开除,让我非常伤心。

“这是不公平的”。我对自己说:“我的业绩最好,学历最高…为什么就被fired了呢?”
我对着那些金融书籍,问道。它们都沉默不语。

那些所有的金融书籍,所有的金融证书,是我一步一步努力的见证。它们构建起我对金融的信仰。如今,那个由知识构建的信仰,突然崩塌了。

我去再找一家银行吧?银行就象“体制内”的国企,生活于其中,岁月静好。只是,被开除的阴影,让我心生恐惧。

我又想:换一个行业呢。这个想法,很奇妙。

Iris与我一起散步。Port Moody上镇公园。秋风拂面,芳草凄凄。她依偎着,说:“没关系的。重头再来吧。我的会计专业也毕业了,马上可以找工作。”

她说:“金融贷款,都坚持好多年了,千万不要放弃啊。”Iris有点泪目了:“坚持梦想吧。我可以供养我们家的”。

这里,又跳出两个心得。我相信,这个心得,对于自雇的人士,非常重要。

第一个心得:自雇创业,前途未卜时,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人生有一个梦想,是无比美好的情感。如果放弃了,余生的后悔,会慢慢吞噬您。不会后悔吗?嗯,除非,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AI。

第二个心得:如果您有梦想,您的人生伴侣一定会支持您的。她们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无比。

那时,儿子刚满10岁。在一个教会私校读书,也需要用钱。突然失业,令我有点措手不及。

公园尽头,海天一色。天边有一束微光。我又想到成都,还有两套公寓。那是我们移民前购置的。

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重创。中国内地,发行4万亿人民币。突然之间,中国的房价狂涨。人民币相对加元,也迅速升值。

其结果,2004年成都一套公寓,只价值3万加元;2010年后,同样的公寓,价值15万加元。2023年的今天,价值40万加元。这是后话。

我想:中国故乡经济繁荣。它象一阵一阵的水波,从太平洋那边出发,波及到温哥华,波及到全世界了。中国经济繁荣,福泽之远,已经波及我们这些海外游子了。

感恩。总之,在Port Moody的公园里,秋风萧瑟的时候,我下决心自雇创业了。

T笑吟吟的,说:“感谢主”。


我自雇的第一单生意


既然决定自雇创业,做贷款经理(Mortgage Broker)是最熟悉的。

出国之前,我是某省工商银行的审批主任,对项目贷款进行评估,决定其贷款风险。我是业务能手。如果还有“青年突击手”称号,我是必然可以获得的。

事实上,加拿大的技术移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行业中的高手。只是,大家都重新开始生活。好汉不提当前勇吧。

在T指引下,我迅速拿起书本,很快通过考试。T问的的考试成绩。我迟迟不予回答。我担心她嫉妒的考试能力。哈。

这里又有一个心得,与大家分享。请原谅:我写文章时,心得时不进跳出来。象一个个精灵。我怕稍微迟疑,它们就跳着跑了。

这个心得是:职业证书考试分数,与未来的专业能力,并无直接关系。成绩好的人,不用沾沾自喜。成绩差的人,也不必担惊受怕。

T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她的公司。

当时,Mortgage Broker这个职业,在温哥华的华人圈子,尚是新玩意。香港和台湾,已经对这个职业非常熟悉。大陆华人呢,只有两三位走在前面。她们(几乎会是女生),是行业的先行者,是标杆性的人物。

T的公司汇聚了十余人。其中,有几位是我前银行的同事。信贷经验丰富,驾轻就熟。我不敢从自己先前工作的银行,把客户们拉出来。

在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学习时,其中的“行业道德”严格规定:不能从原雇主那儿,拉走客户。

请注意:这是我自己的决定,而已。在后来的跳槽行为里,特别是2020年后,鼓励从原雇主处,拉出大客户,几乎成为公然的行为。有些银行竟然出钱,买客户!比如:某位投资经理M女士吧。她从A银行跳槽,到另一家B银行。M把A银行的大客户,鼓动他们转移到B银行。B银行竟然给予奖金,高达数十万加元?!

我常想:银行这样的行为,预示着这一古老的行业,已经残酷竞争了。残酷程度,已经让高层决策者们,放弃了“行业道德”。那么,这个行业的末日,是否已经来临了?

不论怎样,当时我不敢把银行的客户拉出来。至今,我仍然充满自豪。

自雇开展业务,是非常困难的。我打电话给熟人、朋友。他们热情地向我推荐客户。这种推荐,并不容易。华人总是相信大银行。独立贷款经理Mortgage Broker,在中国内地没有这种职业。

终于,有一天,一个客户C先生,打电话给我,让我去他家谈谈贷款。先生租住在温西地下室。他女儿SFU大学毕业了,决定留在温哥华。C把中国的公寓出售了,筹得首付款,在本拿比买一个连排别墅。

我与Iirs开着我们的小本田车,停在一个安静的小区。Iris害怕见陌生人,让我独自去。

地下室里,C先生有些阴郁。几年前,C和太太带着女儿,移民温哥华。太太不喜欢温哥华,回国了。C在温哥华找了份Labour工,与女儿相依为命。好几年后,女儿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他们的收入合在一起,可以贷款买房了。

温哥华这类两地分居的家庭,很多。悲欢离合,以后有时间,我再写出来吧。

我向C详细介绍几家银行的信贷政策。为他制定了几个方案。期间,C打开一瓶红酒,请我一起喝。我们边喝边聊。显然,C每天工作辛苦,没有什么朋友吧?他与我聊了很久。很多话题,与贷款无关。

这样过了一两个小时吧,他与我签订了代理协议,委托我为他在银行贷款。

我按清单收集他和女儿的资料。他女儿的照片,从儿童到大学毕业的,横七竖八地贴在墙上,冰箱门上。那是一位清秀的女孩子。

收集完资料,走出地下室,外面竟然铺着厚厚的积雪了。哦,2010年温哥华的第一场雪呵。

我赶快走到小本田车。Iris在那儿等了近两个小时。她没有开汽车暖气。

“车停着,开暖气很耗油的”。Iris笑着说:“怎么样?生意谈得如何?”

我说:C先生委托我了。

“太好了”。Iris说:“那么,你可要小心做呵。这是第一单生意呢。能否做成,会影响你的自信心的哦”。她开玩笑式地说。

“哼,我可是信贷老人了。哪有做不成的呢?”我说。

车窗外,雪又下起来。像鹅毛一样大的雪片,静静地落下。雪落下时,真的有声音。

那一单生意,很快完成了。除去公司提成,我分了2700加元。相当于那时我在银行的半个月的薪水。

既然做成第一单,我和Iris很开心。请几家四川老友们,一起在我家大吃火锅。
大家兴高采烈。仿佛过节一般。


移民时,你第一次遇见的贵人


新移民到加拿大,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后来细细想来,非常神奇。移民后的“职业”,与您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极其相关。甚至可以说,您在加拿大的第一贵人,决定您的生命途径。

我这些话,可能有些沉重了。也有点颇费思量。我尽力用一些事例,把这种神奇,说得清楚些。

新移民到一个城市安家了。未来,如何生存?职业方向在哪儿呢?

比如,我自己吧,很幸运。移民温哥华,第一群朋友里,有位T女士。她在银行工作。T听说我考过CFA一级,就推荐我去她的银行。很快,我到那家大银行工作了。那时,各大银行里,中国大陆华人很少很少。

我有几位好朋友,是温哥华的律师。我问:您们在国内不是律师,当时移民到温哥华,怎么会想到做律师这个职业呢?

其中一位仁兄回答:我在温哥华遇见的一个人,是美国的执业律师。他建议我考律师。

青年时期,这位仁兄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到温哥华后,他在一个搬家公司打工。

我的想象是:他搬家时,遇到那位美国律师。美国律师说:你骨骼清奇,GRE成绩极好。LSAT对你应当很容易。考过了,就可以去UBC读法学博士了。你一定行,相信我。然后呢,这位仁兄就放弃了搬家工作,专心考法学博士了。

几年后,仁兄法学博士毕业,拿到执照了。这时,那位美国律师又神奇出现了,把他推荐给一家律所。

现在,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仿佛都喜欢同一首歌,《闪亮的日子》。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还刻,永远地记得,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2000年初那些年,大陆华人找工作,不容易。不仅要会英语,还要会粤语。那时,许多香港同胞已经在温哥华成立公司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人们,似乎还没有成立公司。要生存下去,必须找工作。找工作,必须英语流利,粤语尚可也是必要条件。

找到专业工作,是每个人的梦想。想找专业工作,最佳途径是重新读大学。UBC,SFU,BCIT…再拿一个学位,一些证书。为什么呢?您原来在中国的学历,没有用呵。

您是学士吗?呵,那边一位卖菜的,是硕士。

诺,那边大统华的切鱼的大叔,是中国的医学博士。在某城市是“手术第一刀”。
为什么,这些精英们,要离开家乡,移民到加拿大呢?这个问题,以后慢慢再思考吧。

2010年后,特别是2015年后,中国大陆移民开始在温哥华成立自己的公司。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这些公司,由于太新了,可能水土不服,招聘人也千奇百怪的。于是,新来的移民,找工作时不再需要英语和粤语了。也不需要再在加拿大的大学读一个学位了。他们可以直接到一些说国语的公司工作。

这时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举例如下:

某P女士,登陆后马上找到一家金融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应聘时,她对老板说,自己在银行工作了很多年,有深厚的会计知识,等等。反正,老板需要什么本领,她都具有。(事实是,她夸张的成分高达70%)。

于是,P女士成功当上了副总经理。公司里有一位“老员工”,一位诚实的女孩子,加拿大的硕士。她马上成为P女士的下属,被P喝来唤去的。这位诚实的硕士女孩子,向我抱怨,“世道不公平嘛”。她有点哭腔了。我说:很可惜啊。温哥华的风气变了。

P女士最佳的职业途径,是到温哥华的大学,再读两年金融,把中国的知识与加拿大的知识,融汇贯通。如此,职业道路越走越踏实的。新移民前两年,大脑开阔,很适合读书、学本领。过了前两年,读书的心境就消失了。

硕士女孩子憋嘴道:“P在微信里,天天晒自己副总经理的照片呢。她向中国的亲人们说:我在温哥华,过着上等人的日子呢”。“嗯,想想两年后的P吧。真为她惋惜”。我预言道,唉。

另一位美女,我在一个编辑部遇见的。她是内地某电视台的主持,美丽聪颖,活动能力强。

某公司聘用她,做视频。工资不高。她在微信里晒自己在温哥华的新生活。图片很美,很高大上的氛围。

我劝说:BCIT有一个媒体专业,读两年书,可以发现很多主流社会的工作机会。温哥华是北方的好莱坞,影视和传媒,机会很多。

她最终没有听我的建议,在两家华人视频公司跳来跳去。两年后,再也没有读书的心境了。

“那家公司决定,不发固定工资给她了”。两年后某天,传媒业内的朋友说。真可惜啊。


自雇,没有前景,而失望时


2010年冬天,我做成第一笔贷款后,又接着完成几笔。那时候,行业欣欣向荣的,我运气也不错。我的销售方式很简单,直接向朋友介绍业务。然后呢,找报纸上那些地产经纪realtor们,打电话约见他们。在我想来,我们是共生的:客户做成贷款,realtor得到佣金,我也从银行得到报酬。

Realtor们很热情。只是,他们都有自己在银行的朋友。我便说:银行信贷,总是变化的。如果银行做不下来,您就找我吧。为了加强Realtor的关系,我主动去帮他们做Open House。在他们允许的情况下,我给那些买房的客人们,发我的贷款经理名片。这样不断努力,也能维持生计。每次得到佣金,我马上告诉Iris,让她安心。

慢慢地,我发现:独立贷款经理人(Mortgage Broker),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要与银行的客户经理竞争,还要与银行自己的贷款经理Specialist竞争。竞争的关键,最终在于那些买房的客户。华人客户们,绝大多数只信任银行的员工。我们能见到客户,很多是那些被银行拒绝的买家。

这些买家们,善于变化。他们会同时找银行职员,找银行的Specialist,再找几个Broker(我们这样的人)。大家为了一个客户,相互竞争,压低利率和条件。慢慢的,竞争白热化了,大家的佣金都越来越少。

后来,撒谎的人出现了。他们先许诺买家,最低的利率,最优惠的条件。先把买家拿在手中,然后慢慢玩。最后呢,买家时间到了,他们图穷匕见…后来,更可怕的事出现了:帮助做贷款的专业人士们,为帮助客户做成贷款,开始做假资料了。

环境越来越恶劣。我见到的客户,尽全力解释各种方案。然后呢,他们消失了,象沙漠中的水,不见了。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很多次呢,我见到客户,开车回家已经是深夜。我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给原来银行的同事。我打电话给J女士,向她诉苦。又打电话给H女士,与她聊天。她喜欢听笑话。我把工作中遇到的怪事,编成笑话,一边开车,一边与她聊天。她在电话那边,哈哈笑。工作很辛苦,客户总是消失。

“您也可以许诺啊。给那些客户许诺,抓住客户再说吧”。J女士小心翼翼地问。
“那怎么行呢?”我说:“即使活不下去,也不能做骗子吧”。

在我看来,胡乱许诺,与骗子绝无二致的。

“那么,您再回银行上班吧”。J女士说:“我认识国家银行的一个大经理,推荐您去”。

我想想,说:“再混一段时间吧。如果真活不下去,就麻烦您推荐吧”。

J在电话那边点头,嗯。

某天,T与我聊天,几乎让我绝望了。

T说:我分析了一下mortgage broker这个行业呢,发现一个事实。绝大多数贷款,是30万元左右。每一笔贷款,佣金是2400元。

我说:如果年收入10万元,每年需要做40单。每月要做4笔吧。换算下来,每个月要接触20个客户。我倒吸一口凉气。每个月,到哪里去找这20个客户呢?

T女士仿佛向我说:这个行业的前途,是暗淡的。是绝望的。我有些绝望。为这个行业绝望。为自己的前途绝望。

有一天,我读到一本行业期刊,介绍一位俄罗斯broker。让我大吃一惊。文章说,此翁团队只有3人。年收入100万加元。

我计算了一下,问T女士:“100万收入,他要做300笔贷款呢。相当于每天做一笔?他团队只有3个人,如何做到的呢?”

T说:“我也觉得神奇呵。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马上进行幻想模式,对T说:“啊,真是一个神奇的行业。如何哪一天,我也做到这位大神级水平,就圆满了”。

T女士望着天空,万里无云,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该是多么美好啊”。

N年后,我也成了俄罗斯大神了。

M年后,T的公司,成为温哥华大神。

回想那一天,天空湛蓝,那么宁静。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