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7月1日“加拿大日”非常特别——既是加拿大国庆节,也是排华法案100年纪念日,是华裔博物馆开馆日,是BC省的华裔铁路工人纪念日。
四个日子重叠成厚重的加拿大历史、华裔加拿大移民史、华社发展史。层层叠叠,交错勾连,沟壑中是苦难、泪水、奋争和不屈!

Image

华裔博物馆坐落在温哥华唐人街最古老的建筑永生号大楼。(BC Government 供图)7月1日,华裔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它坐落在温哥华唐人街最古老的建筑永生号大楼。“永生”寓意“永生长存”,表达了一种期盼的生活和茁壮成长的希望。随着华裔博物馆的开馆,历史终于在现实中找到安放。那些流落在山间海边、枕木下、矿山中、孤老终生、梦回唐山至死不能的数不清的、名字已丢失的先侨的移民故事,终于有了安息之所。

Image

华裔博物馆的建馆说明。(BC Government 供图)1865年开始的“淘金热”,将华人从旧金山和广东吸引而来。“送郎一去旧金山,送郎一去几时还。海水茫茫迷望眼,别时容易见时难。”无论是去旧金山还是来加拿大西海岸,远赴重洋后可能都是生离死别。出洋的华人也只是为了来赚钱,寄钱回家奉养家小,有朝一日荣归故里。华人很快聚居成小世界,形成了生活社区,却不懂关心居住地的政治。1871年BC省建省,次年便通过法律禁止华人投票。由于当时华人在BC已经占有一定数量,白人担心华人通过选举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但其实这是白人自己的担心,那时的华人对于选举、投票的重要性几乎一无所知。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主流社会及媒体不断丑化、抵毁华裔形象。

随着1881年太平洋铁路修建大量招入华工,加拿大特别是BC省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85年铁路修建完成后,联邦政府立即推出人头税以限制华人入境。背后的原因除了“白人至上”,想要维持一个白人的加拿大,还有经济衰退的压力。

经济衰退、就业率降低,政府最快捷的消除民间怨气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出口泄愤。不幸的是,华人从19世纪进入加拿大后,总是被当做这类“减压阀”。1923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退伍军人返回加拿大、战后经济衰败,政府又一次运用了“治理华社”这个武器。

Image

加拿大主流媒体报道华裔在1923年《排华法案》实施后所遭受的苦难。图为在温哥华华人博物馆盛大开幕仪式当天,受邀嘉宾参观“1923年《排华法案》展览”的历史文件记录。(THE CANADIAN PRESS / Darry l Dyck)尽管实行了多年、从50涨到500元的人头税为政府增加了不少收入,可是在汹汹而来的排华思潮促动下,联邦政府决定废除人头税、彻底禁绝华人入境。“七一到,心闷糟”、“捉我同胞作开刀,虐受四三条苦例”,百年前温哥华华人社区流行的《毋忘七一》歌词如是。由此,从1923年7月1日,被先侨称为“耻辱纪念日”的这一天起,到1947年5月14日法案撤销,24年漫漫长夜,是华社的至暗时刻。

Image

7月1日,华裔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参观导览手册。禁止入境期间不仅禁绝了华人家庭团员、造成千万计的人伦悲剧,且对于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也有各种登记要求。这些登记证要求随身携带,并在底端印有“这份证明不证明具备加拿大合法身份”的字句,以作为政府可以随时驱逐华人的“法律保障”。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后代也是同样待遇。由此,唐人街的中文教学延绵不断——倘若一旦被驱逐去中国,生在加拿大的华人要懂中文才能在中国安身立命。

华裔博物馆展示的华裔被排斥的历史证明。根据华裔博物馆展出的人口登记地图可知,禁绝前期,华人在BC省为31328人,阿省4668人,萨省3874人,曼省2153人,安省8395人,魁省3762人,海洋四省701人,全加总计59982人。而加拿大人口统计显示,1941年的全加华人数量为34627人。二十多年的禁绝入境期间,加拿大政府的记录中,只有44名华人被允许移民加拿大。

Image
Image

华裔博物馆展示的《排华法案》实施期间,华裔被歧视、被排斥的历史真相。

如此重压之下,华人流离颠沛、含垢忍辱、被苫蒙荆——淘金被抢、被驱赶,他们默默转身去找新的河滩;铁路完工后就地解散、被放逐在洛基山脉中,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沿路乞讨、采野菜野果、卖苦力,踉跄蹒跚地逃出绝地;人头税年年叠加,他们砸锅卖铁、借高利贷咬牙支付;白人流民涌入唐人街烧杀抢掠,他们关门闭窗躲在屋内静等灾难过去……

然而,这一次,华人实在是忍无可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抗!

Image
Image
Image

据《加拿大华侨移民史》记录,1924年5月4日,维多利亚的中华会馆相应多个社团的要求发布通告,要求华社为了不忘教训,在7月1日“耻辱日”将采取:华人商家及各组织不悬挂枫叶旗;不参加加拿大日庆典游行;举办讲座;在本地英文报纸上发表纪念文章;设计耻辱日徽章;在国会山庄及白人社区行驶带有表明《排华法案》对华社造成伤害的汽车并鸣笛。在华裔博物馆开馆展览《寻影觅踪:1923年排华法案》中,一面墙上以中英文印着中华会馆于1933年、排华法案实行10年后的公告——《苛例何日了》:“照得自民国十二年七月一日,加政府颁行华侨移民四十三条苛例。屈指岁月不居,流光如驶,倏忽已十周年。务希各界侨胞,于是日一律休业,同伸纪念,以志不忘。籍图早雪此奇耻大辱。幸甚。为此合行布告。仰一体知照。”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加拿大时任政府发给华裔居民的特殊身份证明文件。华社坚持不懈抗争到1947年,随着国际局面和思潮的转变,终于迎来新生。并在又过了二十年后,华人终于与白人拥有了法律赋予的平等移民的权利。而更彻底保障华人及所有少数族裔的是1982年通过的《人权宪章》。回顾过去的艰难历程,一百多年来的不幸尽展眼前。回顾不是为了让后辈哭诉,而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对政府、对社区皆需反思、引以为戒。像华裔博物馆开馆辞中所说,这一切是“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并撒下希望的种子”。

每一个抽屉里都是一段苦难悲凉的人生。在6月30日的开幕式上,多位到场嘉宾在发言中认同上述观点,并充分肯定了6月23日在加拿大联邦议会参议院举行的反思纪念活动(National Remembrance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Enactment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省长尹大卫(David Eby)说,“通过承认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极力防止此类不公正的事情重演,努力建设一个公平和关爱为基础的未来。”

省长尹大卫(David Eby)在华裔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致辞。(BC Government 供图)

包括温哥华首位华裔市长沈观健(Ken Sim)在内的BC省各级政要,参加华裔博物馆开馆典礼。(BC Government 供图)

卑诗省华裔议员周炯华(George Chow)参加华裔博物馆开馆典礼。(BC Government 供图)BC省文化部部长布娴妮(Lana Popham)说,“在这个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表扬加拿大华人为克服可怕的不公义和歧视所发挥的无比的力量、勇气及坚毅精神。此外,这间博物馆更展现了我们的集体责任,也就是致力打击仇恨与种族主义,保障人权,从而为所有人制造一个更共融与公益的社会。”在华裔博物馆开馆仪式上,与邻座老先生聊天。老先生是退伍海军,满头银发,温文尔雅,生于唐人街,不懂中文。说到目前的局势,他对热议的“外国影响透明登记”颇有微词:“加拿大应该对所有的外国干涉重视,而非个别几个国家”。他说请愿e-4395已经签过了。“我们必须发声,否则这里的展览还有什么意义?”

华裔博物馆开馆当天,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今天享受的权利皆为前辈平权所赐。今天的我们,要如何继续做好平权、维护社区的利益?博物馆一隅的小桌屏上写道:“华人文化中傲雪寒梅是一种为人称颂的品格,梅花象征着坚毅、强韧、耐久。”愿这精神之光继续照亮社区!

Image

坐落在温哥华唐人街最古老建筑永生号大楼的华裔博物馆。(BC Government 供图)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