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肉荒

作为百年难遇的一大灾难,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人类以往的生活方式,其中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时吃肉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根据彭博社引用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最新数据可知,自从疫情蔓延全球以后,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跌至9年来最低水平,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疫情防控下的严格隔离措施引发了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本来猪肉是全球多数国家民众的最爱,但和疫情前相比,全球猪肉产量已大跌8%,就连牛肉产量也只有疫情前的过半水平。假如这轮因疫情引发的肉荒将持续至疫苗普及后,不仅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西方发达国家会面临猪肉进口危机,就连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猪肉进口产业链也会遇到麻烦。

除了民众不能随心所欲吃肉以外,就连餐饮业也会迎来新一轮行业危机。据美国咨询公司Aaron Allen&Associates的研究可知,未来全球会有220万家餐厅被迫关门,而这都要归咎于肉类等原材料短缺,其次为运营成本亏损的现象在2025年前都不会出现转机。

替代肉类将发挥救急作用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一轮肉荒是有办法克服的,答案就是各国为替代肉类生产公司放行绿灯,让替代肉类正式成为多数民众的日常盘中餐。

这一点欧洲已经走到前列,其中在去年11月的时候,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已经完成对昆虫食品的初步评估。按照EFSA食品科学家Ermolaos Ververis的官方说法,昆虫食品蛋白质含量极高,完全可以补充人类身体需要的日常大多数营养物质,但鉴于食物过敏现象与蛋白质有关,因此未来还会继续评估食用昆虫以后是否会引发过敏及其他身体不适反应。

但EFSA的总体看法是乐观的,这就令法国昆虫食品生产企业EAP集团有信心会开辟新的市场。早在2018年,EAP集团就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对粉虱食品的生产申请,因为该公司发现粉虱富含脂肪和高质量蛋白质,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的食物来源。

如今随着EFSA的评估进入正轨,相信很快欧盟委员会就会正式批准粉虱作为一种食品,能在欧盟国家超市和餐厅上架。按照以往的程序来看,欧盟委员会将在EFSA最后决定公布后的7个月内,向欧盟成员国提交允许销售粉虱的议案。

对此国际粮食和饲料昆虫平台(IPIFF)表示欢迎EFSA的评估结果,认为粉虱食品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他们希望能在今年上半年促成粉虱食品在欧盟国家上市。

除了昆虫食品以外,3D打印肉也有望成为人类新的选择。2018年西班牙生物工程公司NovaMeat就成功研制出3D打印素食牛排,有牛肉和鸡肉两种口味。此外丹麦企业Legendary Vish也曾研发出3D打印三文鱼,口感与真实的三文鱼并无两样,而且价格比真实的三文鱼还便宜。

为了推广3D打印肉类食品,以色列3D打印公司Redefine Meat更是出资达600万美元,希望研发替代肉类3D打印机。按照他们的设想,假如替代肉类3D打印机能得到大规模推广,预计一台3D打印机每小时就可打印生产牛肉44磅,24小时就是1056磅。相比之下,美国屠宰场一天虽然可以宰杀超过10万头牛,但每头牛每天最多也就出几百磅牛肉。

至于价格方面,3D打印机生产的牛排每磅预计在5至12美元之间,这个价格放在北美已经很实惠了,因为笔者在温哥华亚裔超市曾亲眼看见,哪怕是最便宜的牛排,价格每磅也在13美元上下,如果是腌制过的,那么价格会更高。

替代肉类前景可观

即使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替代肉类市场前景也大有可为。其中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经济学家Mario Mazzocchi就曾指出,像昆虫食品这种廉价和可持续强的食品供应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全球粮食安全,还能带来更多经济与投资机会。考虑到昆虫所提供的营养价值和养殖昆虫的低劳动力成本,目前昆虫食品产业市值已达到4.06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相关市值还会大涨两倍甚至三倍。

而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也指出,随着各国投资者风险投资资金的不断涌入,预计到2026年,全球替代肉类市场市值将达到81亿美元。

如果回顾历史来看,大萧条时期美国人一度吃不起肉,但Jay Hormel却使用猪肉,糖,盐,水,土豆淀粉和硝酸钠发明了午餐肉替代,不但大大缓解了国内猪肉危机,还为美军赢得二战提供了足够的猪肉供应保障。而战后午餐肉生产企业例如Spam曾为美国长期创造稳定就业机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可谓举世瞩目。

如今的世界遇到的疫情及连锁经济危机要超过大萧条,假如各国能大力发展并重视替代肉类生产,相信再创造出一个午餐肉奇迹也不是不可能。

文/温存一刀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