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有意义的日子值得纪念。每个家庭和社会也是一样。

出生、入学、就职、结婚、退休、故世,一个个里程碑似的日子里,一个人就完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轮回,有长有短。

一个家庭,则是将其每一个成员,包括父母和先辈,一些特殊的、有意义的日子,排列组合为一个大集成。它不会因为某个成员的人生轮回完成而结束,相反,而是不断延续传承,有本有源。

每个家庭所在的地区、国家,更会有一些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节日、纪念日,比如华人的春节,西洋人的圣诞节,国际儿童节,有声有色。

2000年11月10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那年,人类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那天,我们全家登陆了被世人称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而被本地华人感叹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温哥华。

多年以后,我在这里还遇到了杨绛先生的家族后人,回想起来,这里也许是一个和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有某种联系的地方。

图片

(图自 Daily Hive)

那天,一架大型民航客机,越过太平洋缓缓飞来。像大字一样展开的机翼,仿佛鲲鹏的翅膀,随着气流颠簸,微微地上下振动着。翘立的机翼尾梢,在气流中划出一左一右两道长长的、淡淡的银色气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和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犹如嫦娥舒袖起舞。

随着飞机起落架轮胎触及跑道的那一瞬间,只见地面上冒出一簇白色的烟雾,就像鸣响了迎宾的礼炮一样。这是要迎接我们这跨世纪的一家子吗?还是想给我们正在开启的移民融入之路预示着什么?

朋友亲自开着超大容量的美制轿车,轻轻松松地,就把我们一家三口的所有行李、家当装进了后备箱,把我们接到了家里暂住。进门没多久,两家的孩子们已经挤在一张沙发上看动漫片了。

图片

(图自 Home Bunch)

第二天,是个星期六。朋友不用上班,朋友家的孩子不用上学,我家的孩子还没学可上。大家本可以好好做个加拿大梦,再睡个自然醒。也许是闹时差,我却醒得特别早。磨磨蹭蹭,吃完早餐,朋友带着我们出了家门,去街上逛逛。

路过一家街坊小超市,进去买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居然还是中文的。然后,又经过一个社区绿地大草坪,看见上面聚集了不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些还穿着制服,几乎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着一朵鲜红色的小花。

原来,这里是一个社区公园,正在举行一个什么纪念仪式。上午11点左右,只见所有人都静立致敬。

图片

(图自 CBC)

回家翻开报纸一看,才知道,那天正巧是加拿大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也称作“国殇日”(Rememberance Day)。人们最初把它称为“停战纪念日”,因为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方签订停战协议,1920年,加拿大议会便通过了“国殇日”纪念法案,规定每年的11月11日上午11点,为法定纪念阵亡将士的特殊时刻。传统的仪式年年延续,也不断提醒人们记住战争的恐怖,更要拥抱和平。

人们胸前佩戴的小红花,是罂粟花,中间有一个黑点,象征着被一颗子弹击中后,鲜血染红的一个伤口。每年的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加拿大人佩戴罂粟花,象征着永远不忘那些为国家献身和牺牲的人。

从报纸上,我还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15万华工投身欧洲战场,奋不顾身地帮助英、法战士共同抗击德、奥军队的入侵。很多华工血洒异域他乡、从此不能再回祖国故乡。所以,我明白了,每年的国殇日,纪念的就是包括那些华工在内,所有为了和平而牺牲自己的战士和勇士。

图片

(图自 Beloved Brands)

真没想到,刚登陆的第二天,无意中就过了第一个加拿大的节日,还是“国殇日”,从而接受了一次特殊的加拿大爱国主义教育。

更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加拿大各种各样的节日、纪念日,在随后的日子里,接踵而至。

尽快安排孩子上学是头等大事。有孩子的移民家庭,有几家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远渡重洋?可孩子上学没几天,他却高高兴兴地回家说,“明天是Pro-D Day,不用上学了。”

什么Pro-D Day?孩子都不用上学了?上网一查,才知道,这天中文叫“专业发展日”,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设立。学校停课一天,所有课程取消,教师可以在这一天的业务活动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与同事进行业务交流,而孩子们就只能停课在家,该干嘛干嘛。

图片

(图自 Vanco Payments)

再仔细一查,一年当中,居然有六天Pro-D Days。除去春假,暑假和寒假所在月份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天。华人家长很是担心这六天的Pro-D Days,孩子无课可上,影响学业。而最惨的,还是那些家中有10来岁及以下小孩的上班族家长。因为这些小孩,还不到单独呆在家里的法定年龄,家长不得不求爷爷告奶奶,请亲朋好友帮忙,相互照看一天。

日历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翻篇,很快就翻到了7月1日。

这一天对两岸三地的朋友来说,非常的特别。在中国大陆,人们庆祝建党节。在香港,民众纪念97回归周年。而在加拿大,几乎每个人庆祝的是国庆节(Canada Day)。

图片

(图自 Politico)

国庆节是一个国定假日。我们一家第一次过加拿大的国庆节,举家出行,来到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只见身着红白相间服饰的人群,犹如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当晚的满天烟火,更像是银花火树。

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我才恍然大悟,加拿大真的是一个“80后”——非常年轻的国家。1982年,英国女王兼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法令,将加拿大宪法修宪权移交给加拿大国会,至此加拿大与英国的特殊关系才得以终结,成为完全主权独立的国家,7月1日这一天才成为真正的“加拿大日”。

而在1982年之前每年的7月1日,充其量只能被称为“自治领日”(Dominion Day)。这是因为,加拿大联邦是在1867年7月1日,由英国在北美的三块领地合并而成,建立了一个英国名下的“自治领”(Dominion),这一直延续到1982年。

图片

一战时期的加拿大人庆祝自治领日。(图自 Canadian War Museum)

尽管如此,加拿大人依然喜欢称1867年7月1日为建国的日子。所以,2017年,加拿大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庆祝建国150周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我个人的第一本书也正式出版,专门为了纪念加拿大150周年而作。

也就是在写作那本书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加拿大华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拒绝庆祝7月1日“自治领日”。这是因为全面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的《1923年排华法案》,就是在1923年7月1日生效,加拿大华人社区从当时起,将“自治领日”视为“侨耻日”而拒绝庆祝,直到1947年,排华法被废除为止。

2023年的7月1日,是这个充满极端种族歧视的排华法出笼100周年。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加拿大华人社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思这个特别的日子,写文章、开座谈会、社区集会。

图片

(图自 Governer General of Canada)

我有幸受邀赴首都渥太华,参加了2023年6月23日在加拿大联邦参议院举办的,“反思排华法案颁布100周年”国家纪念活动。加拿大第一位原住民总督玛丽·西蒙阁下亲自出席仪式,致辞并为排华法100周年纪念牌匾揭幕。第二天,我又亲眼见证了来自全国各地华人社区代表加入的“排华法案百年反思”国会山集会。

这一年当中,一个个特殊的日子、特别的时刻,我意识到,这不正是我们认识加拿大华人与当地原住民之间长期互动,增强华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及以实际行动反对种族主义的一次次绝好机会吗?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到加拿大首都。记得刚刚登陆加拿大的头几年,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一年的冬天,兴冲冲就带着全家,专程飞到魁北克,参加“冬季狂欢节”(Quebec Winter Carnival),随后又领略了冰天雪地中,几个东部城市的风情万种。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极寒中,感受着几乎超越人体极限的严寒之痛,也体验了加拿大人对冰雪的情有独钟。原来,超越自己的舒适区,也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兴奋和回忆。

图片

(图自 CheapOair)

日子飞快,转眼间,孩子已经从盼着过万圣节,好穿上各种千奇百怪的装扮,到邻居街坊,挨门挨户地“Trick or treat”,慢慢地,变成期待着过圣诞节和春节,这时就会有五彩礼包和大红包到手。

就这样,在圣诞节和春节的轮替中,孩子长大了,毕业了,工作了,成了一位动漫师。孩子上班后第一年的圣诞节,孩子妈依然像往常一样,亲手准备了家庭圣诞大餐。但这次跟往常不同,倒不是因为妈妈做的饭菜更丰盛,也不是因为我多喝了一杯剑南春,而是在饭后,孩子从双肩包里,拿出了一个大信封。原来,孩子工作出色,拿到了升职通知书。

接着,孩子像变戏法一样,又从双肩包里拿出两个包装精美的圣诞礼物,一个给妈妈的,是健康用品,一个给爸爸的,是护理用品。

第一次收到孩子的圣诞礼物,自然是兴奋又欣慰。孩子实现了自立,学会了分享,明白了回馈,知道了祝福,更懂得了关爱。

这些,不就是我们千里迢迢,跑到加拿大来过节的意义吗?

“我的移民融入之路”有奖征文大赛火热进行中!欢迎各位华人踊跃参加!详情请见:

华社 | 何不开启你的2024加国梦,以文字爆发力量!

征文选登:

移民|二十年后的意外重逢,温哥华华裔富豪沦落成流浪汉!

移民 | 社恐理工男成功创立金融公司,一个平庸之辈不平庸的故事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