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主办,加拿大大华笔会协办的高维度文学写作课11月2日下午于西雅图图书馆会议室与云端同时举办。这是西北华文笔会创会会长,资深作家融融举办的高维度文学写作基础课的第七讲,也是写作坊经过半年的学习训练之后,展示成果的一次总结性讲座。第七讲的主题是“相信万物有灵,操练灵气写作”,是为了突破学员普遍存在的缺乏想象力瓶颈而特别设计的。

在这个系列课程中,融融老师以她的短篇小说自选集《作家之梦》为范本,从文章的标题功能到新颖的立意,从开头和结尾的互相呼应等方面着手,引领学员们打破传统写作的局限,循序渐进地达到高维度思维写作的境界。

融融老师前一天晚上冒着暴雨,翻山越岭,开车五个多小时从华盛顿州东部的斯波坎赶到西雅图。笔会会员文华、肖文夫妇主动承担起会场技术支持的重任,带着设备从华盛顿州温哥华最先赶到会场,登录云端,调试音响,确保最佳的影音效果。现场主持人金玲与线上主持人韩长福进行了最后的协调沟通,苑丽华则贴心地为图书馆现场送来了点心和水果。所有准备就绪,讲座准时开始。写作坊的导师、学员、各兄弟姐妹文学社团的带头人、顾问、会员等近50位文学爱好者齐聚,线上线下共襄盛会。

什么是灵气?开场融融便讲。灵气是五彩缤纷的生命火花,灵气是一束来自天堂的光辉。根据“万物皆有灵”古训和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世界上的所有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具有生命力,互相牵引,有迹可循。当你用这种目光去观察社会,就能活出灵气,不会孤独。目光一旦转变,受自然人束缚的想象力就会被释放出来,进而探入事物的内在,构思出饱满的文章。灵气如桥梁,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相互感染。融融还讲到在高科技时代,作家必须迎接AI的挑战,写出AI所不具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我们思维的维度提高了,文章新意自来,生活的天地也会变得更宽广,人也会活得更加自在从容,与世无争。这已经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升华。三十分钟的讲座结束,线上线下的听众听得意犹未尽。

接下来是学员习作分享与点评环节。会上朗读的三篇佳作,文华的《听沙》,韩长福的《偷听杯子谈话》,车霞的《风中的蒲公英》都是上一讲灵气写作的回家作业。学员们学以致用,把 “万物皆有灵”及“通过灵性表现生命的精神和力量”的概念运用到写作中。融融说,学员们就像拿到一把打开想象力的钥匙,突然之间,风也说话了,沙也说话了,杯子也说话了,植物也说话了,……。著名作家桑宜川教授点评《蒲公英》一文说:“一篇袖珍型的小小散文,其中蕴含了许多对人生的思考,对天地自然的叩问,读来给人以新的启迪“。加拿大大华笔会冯玉会长赞许《偷听杯子谈话》中”水杯们“控诉“和”自述“部分,拟人化的语言风趣幽默,增强了故事的亲和力”。融融评价《听沙》是一篇高超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感觉,与大自然来了一场生动的对话。她已经把这几篇灵气习作推荐给《星岛日报》,即将在特约副刊上发表。

在开会之前,融融曾在写作坊群里询问: 第七讲会上谁准备发言? 现场还是云端? 群里马上响起一片回音。我发言,云端。发言,现场。 发言,云端。发言,发言。不知情的还以为在抢话筒呢!在图书馆现场的萧荔彦,车霞,在云端的邓丽冰,杨柳,郭小娟,秋琴,水仙都先后发言,甚至在旅途中的刘菲也提交了书面体会,由主持人代读。每个学员都是收获满满。在会议现场的笔会会员阚喆和肖文虽然没有参加写作坊,因受激励和感动,分别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发表了感想。

看到写作坊的丰硕成果,听着学员们的肺腑之言,在网上参会的多位嘉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开麦,畅谈自己对今天会议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对灵气写作的见解。

加拿大UBC退休教授习军深有感慨地说:“我为参与了这个讲习班的学员们高兴。我想,这些同学一定是怀着一个‘求师若渴’的心态来上课的。会讲的人不一定会写,会写的人不一定会讲,会讲的人不一定个个都讲得那么恳切,那么掏心掏肺。 我也为融融老师感到高兴。没有人逼着她做这件事,也没有人给她钱让她做这件事。她那是一份情怀。她有一份使命感。她教的学生都孜孜以求,教这样的学生多痛快啊!”

休斯顿华协会长任国平教授高度评价了融融老师在推动华人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先锋作用,称赞许多学员冲出了传统的思考的盒子,能够站到盒子外去思考。他说,对我们的写作而言,灵感其实就是来自高维度的思考。有了灵感,就有了主题,有了主题,就能写出好的小说。我们华人文学需要提高,需要走向主流社会,我们就要探索新的写作的思考方法。融融老师开的高维度写作班,就是在为提高我们华人作家的写作水平而开的这么高级的写作课,这对我们华人作家是一个福音,一个机会。

加拿大大华笔会冯玉会长十分认同“灵气和新意就是高维度”的观念,认为融融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是很有成效的。她对融融老师作为资深作家,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传授写作经验表达了高度的敬意,说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文友们的幸事。她还风趣地说大华作协是 “写作坊” 的“铁粉” ,今后会把这个课程重点推荐给自己笔会的更多成员。

澳大利亚华文作协武陵驿会长在赞赏“写作坊”鼓舞人心的成果之余,进一步阐述了他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以及文学本质的一些看法。他鼓励作家们通过阅读经典,汲取人类智慧的精髓,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准,这样可以少绕弯路。他还引用法国文学家夏多布里昂“墓中回忆录”中的故事,表述了“因为文学是艺术,像是一种与人类孤独相关的自然的神圣呼吸,以使我们避开许多精心刻意矫揉造作的写作。写作就像溪边的那棵树,自然而然地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海外文轩》作协主席张慈通过网络参加会议,连续三个多小时认真聆听,并欣然分享了她对文学及高维度的理解与体会。她建议作家们多看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营养。孔子,老子墨子荀子公孙子都讲到过宇宙的本质。她说:“如果你写作的话,我认为你不要去考虑什么宇宙的本质,因为宇宙的本质就是你的内心世界。实际上,文学没有这么复杂,你就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好,把它背后的情感传递出来,让读者与你共鸣,与你交流,引发他们的联想,同时你通过语言这条道路走进了人类的共同的精神世界。”

老作家刘荒田分享的是自己 “自然写作” 的心得,他说虽然自己对灵气写作没有深入研究,但是很赞同小说要有艺术性,写作技巧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但他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实践则偏重“有感而发,潜移默化,自然而成”,强调对生活细致观察而产生感悟的重要性。他带病参会,仍兴致盎然。

名家名师们的智慧碰撞,垫高了“写作坊”的实验意义,把成果展览推向文学写作的学术交流。云端主持人韩长福说:嘉宾点评直击要点,没有赘言。整整在三个半小时,线上人员没有进进出出的现象,聚精会神自始至终听到了最后,可见这场会议的强大吸引力。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