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日出日落。二十年,弹指一瞬间。

是的,时间倥偬,来温哥华已有二十年。那是一个春天,温哥华最耀眼的季节。因为SARS,人生第一次戴口罩,且戴了近二十几个小时的口罩,从故乡的海滨小城出发,来到这片未知的土地。没下飞机就被这里的景色震慑:大片大片的绿。群山的绿,树木的绿,草地的绿,夹杂着樱花的粉。仿佛来到童话世界的绿色星球。来时孤身一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如今有温馨的小家,有爱自己的先生和可爱的女儿。有曾一同哭一同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人。

图片

(图自 Vancouver Is Awesome)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小说,那么每一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脉、熟悉的文化、熟悉的亲朋好友,踏上异国之路,来到语言不通、文化不通、从零开始的地方,都是精彩小说的主角。

还是从那诱人的公寓谈起吧!

小马是一位电脑工程师,来自北京一家知名的外企。尽管他没几个银子,只有一张青春无畏的脸,最终禁不住办公室其他同事相继出国的诱惑,毅然放下升职的机会,赶着出国热潮来到温哥华。

好山好水游玩儿了一阵,口袋空了,只得出去找工作。本以为有外企工作的英文基础和曾在新东方培训过的经历,找工作没问题。谁知机不逢时,911刚过,加拿大的经济也受影响,专业工作无望。餐饮业也遭重创。好容易碰到一个招聘机会,洗碗工。小马自降身价,去面试。老板见面就问:“你会说广东话吗?”他自然是不会。结果每小时6加币的洗碗工都没找到。信心满满的他挨了第一棒!没想到在异国先被粤语打败!于是魔方的人生开始旋转。他先后做过剪草工、叉车工、保险、直销、房产经纪。总之不怕苦和累,有什么就做什么。

本来白白净净的一张书生脸,一个夏天剪草就变成了包公脸。只有带墨镜的眼睛周围是白色,活脱脱一个国宝,特别滑稽。午休时震动一上午的剪草机终于停止了咆哮。人一躺在草坪上,“天当房地当床”,竟然睡得很香。青春无敌,睡起再干!

图片

(图自 country living magazine)

后来小马考取叉车证,在一家公司库房开叉车。由于不晒太阳,皮肤恢复到以前的白白嫩嫩,甚至连眼皮上的血管儿都能看清楚。这是一家韩国公司,员工几乎来自韩国。韩国大男人的特点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人都想指挥,没有一定的情商这种活也不容易做。还好,小马一个人都不得罪,谁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反正只有一双手,总要一个一个地来,做了这个就做不了那个,最后指挥者反倒相互指责起来。慢慢大家了解小马的脾气,反倒没脾气了。即使这样,工作再苦,一到周末,一帮“穷乐”朋友就上山下海。上山滑雪,下海摸海參。开着代步车,加着6角钱(加币/升)的油,游哉悠哉。

图片

(图自 Robust Move)

当年小马和一位室友合租南本拿比的公寓房,两室一厅。房东想以9万块加币把房子出手给他们。他们也想投资,怎奈这第一桶金,桶子是空的,比脸还干净。只得作罢!

“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了这次与房子的插肩而过,小马对房子格外关注。后来他做了房产经纪,自己也一步步实现豪宅梦。空闲时开着房车到处遛遛。

青春不怕吃苦,事后回忆都是笑谈。“9万的房子都买不起!” 朋友们谈到这个话题,想起了那些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苦中作乐也开心,一去不返的青春!

这20年,温哥华的房价青云直上,涨了490%,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欣欣来自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她笑起来真好看,笑容姣美得如同一圈圈涟漪在她年青的脸庞绽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而她刚来两年之内没给自己添置一件衣服!你敢相信吗?按照她的说法:“穿惯了国内的职业装,再看这里的衣服,怎么看怎么土气。”这里的衣服和国内式样不同,看起来太随便。后来住久了,审美观也慢慢改变,反而觉得棉质的东西穿在身上很舒服,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穿衣风格。之后回国只是买个内衣、袜子之类,现在这些都省了。

图片

(图自 Times Colonist)

都说国外“讲话洋气,穿衣土气,出手小气”。在一次回国中,进一步验证了“土气”这一点。以前,小城的人就有看人下菜碟、服装土气不让进高档宾馆的先例。欣欣到了一家发饰店,看到一款韩国的发夹,很精致。于是伸手想拿下来看一看。卖货的人看了一眼她那土气的打扮,随口说了一句:“不买别乱碰啊!”她伸出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中。好在一位老相识经过,看到她上来打招呼:“你什么时候从温哥华回来的?”那位老板听后,扳着的脸马上出现戏剧性的表情,人也热情起来,赶快起身让她挑选。朋友聊到这里也是哈哈一笑,“这么多年没回国了,自己现在更是“土”得掉渣儿。”

现在,欣欣穿衣戴帽已经地地道道融入这里,要的就是简单。同款的T恤一买就是几件,只是颜色不同。用她的话说:“省去了很多时间。”穿衣服换来换去就是那几样,牛仔加T恤。回国也是一身休闲装加运动鞋,几乎20年没有再穿高跟鞋。一个习惯一养成,就是一辈子。

有人说,最早住满20年的地方就是故乡。梦洁出国前,从未离开过故土,胃口最有发言权。面对温哥华多元的饮食文化,她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韭菜盒子。

梦洁是朋友中饮食习惯变化最明显的一位。最初朋友聚会,她是三不吃:甜的不吃、辣的不吃、苦的不吃。朋友们无辣不欢,她只好用盛着水的碗涮着吃。即便这样,还辣得眼泪汪汪。随着聚会的增加,涮着涮着,她也慢慢接受吃辣。国外甜点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如各大节日的主宾——巧克力一样,聚会的必备。梦洁开始只是尝一口,吃着吃着也慢慢上瘾。

图片

(图自 Narcity)

出国前,梦洁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吃饭都晚点儿,更别说做饭。前三十年不做饭,后三十年都补齐。自从有了女儿后,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华丽转身,由女强人变成贤惠妻。疫情后,温哥华的物价上涨严重,在外就餐也水涨船高,加5%的联邦税,餐后还要付15%-20%的小费。所以大多时间都是自己在家做着吃。近几年,梦洁面食的手艺发扬光大,在包子、饺子、韭菜盒的基础上,还延伸了馅儿饼、油饼、披萨、锅贴。不仅如此,以前单身时很少吃的羊肉和牛肉,如今经常上桌,而且还爱上了地中海饮食。

图片

(图自 Timesofindia)

“温哥华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吃的方面也是多元化、全球化。近几年移民的华人有福气,商场里可以买到家乡的食物:六月鲜大酱、鲅鱼饺子、韭菜盒、烤鱼片、虾糖……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梦洁感慨到。同时,可以品尝到全世界各地的食物。胃口也变成了世界胃,不再只是接纳单一美食,可以试着品尝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食物。梦洁还追剧找美食:“《繁华》里的排骨炒年糕,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这种吃法,自己也准备试着做一次。”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话题,在哪儿都一样。玉婷最近回了一次国,她很感慨:“这里的基建速度没法和中国相比。中国的高铁实在是太快、太方便。”在这里只能自己开车,否则出行困难。七年前新闻就报道从温哥华到西雅图要修建高铁,一直盼开通后买便宜的机票去旅行。今年才确定要修。至于什么时候修好,还要再等几年!

“我在温哥华刚参加工作,每天上下班乘车往返的时间需要两个多小时。有一次路上有车祸,从公司到家竟然跑了三个多小时。到家很晚,还要自己做饭,实在太辛苦,所以多年没有要孩子。自从女儿出生,被逼无奈,路痴的我只能学车,居然考了五次才通过!不过现在真要感谢那一次次重考的经历,让我真正记住一些教训。在平日的行驶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这个钱花得值!”

开车久了,习惯了这里的交规。相对来说,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行驶除了避让行人,还有小动物。最常见的是车辆排着队,等待加拿大鹅通行。一次,看到鹅妈妈带十一个宝宝,不紧不慢地过斑马线。有一次看见熊妈和它的俩宝宝过马路。宝宝不乖,走走停停,熊妈还要回来推它,特别可爱。

图片

(图自 Daver Gazette)

现在,朋友们都有各自的家庭,有各自的子女。相聚的次数也因为家庭的忙碌而减少。但在每一个特定的节日,仍然能够相聚。人生的马拉松跑过一半之后,那些经历过的事情、看过的风景终于在老友们的脸上积淀出独特的韵味儿,超越年龄的磨损闪耀着温润的光。从彼此子女的脸上,又看到当年正青春友人的面庞,宛若昨天重现。

是啊!走过千山万水,历过飘洋过海,胸中自有波澜。选择了移民就要学会去接受。正如唐汉博士所述:第一代移民连根拔起,在陌生的国土,一切重新开始。其中艰辛和困苦,欢笑和泪水历历在目。我们都有触动泪点的故事……

人生本身就有太多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父母、子女、事业、健康……知道世界的广阔,才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太当回事儿。

九年级的女儿现在能够读懂我的文字,尽管还有一些段落不知所云。对于在这里长大,会四门语言的她来说,不会再像父辈一样,为语言这道门槛而纠结。相信有一天,她会像了解历史一样告诉她的友人:父辈时的公寓才9万,但还是买不起!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