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8月2日《汉墨楚韵》——樵夫书法艺术展在温哥华力邦艺术港盛大举行。开幕当天有中西观众260人,其中西人观众近百人慕名而来,创造了温哥华中国书画展西人观众最多的纪录。

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黄陈小萍女士、中国驻温哥华副总领事孔玮玮等重要嘉宾出席致辞并观展。

就任温哥华美术馆馆长长达15年的Kathleen Bartel女士,首次出席和主持了这次华人书画展。她认为,这次展览引起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的关注,相信将引起很大反响。

樵夫的作品得到了中外书法家及大众的高度赞誉,让不少年轻人懂得了中国书法的艺术与内涵,中老年人看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延深与发展,书法艺术家们看到中国书法的创新与亮点,主流社会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与夺目。

8月10日下午,在这次艺术展总策划人、书法展主办方宏泽地产集团孟雪董事长陪同下,我有幸采访了樵夫先生。

前言

孟雪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讲述了她如何与樵夫先生的相识,以及为什么要在加拿大举办樵夫先生书法展的心路。

她在樵夫先生的书法展开幕式上介绍说,当她第一次看到樵夫先生字的时候,就被他的书法功底之深厚所触动。樵夫的字十分圆润、和谐,充满了佛性,而孟雪是个信佛的人,也经常参加佛事活动。樵夫先生的书法中带着的佛性让她一下喜欢上了他的字。在与樵夫先生交谈后,她更喜欢樵夫这个人,质朴,天真,很有老顽童的感觉。

因此,她自己就想收藏樵夫的作品。随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她想为他在温哥华举办一次展览,把他的书法介绍给广大华人和中外书法家,让大家知道中国还有一位写汉隶这么好的书法家。与此同时,能将中国五千年的汉墨楚韵书法艺术展示给加拿大,促进中加文化艺术的交流,增进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

在孟雪女士的引荐下,我见到了樵夫先生,看上去,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学者,面带微笑,略显沧桑,谈吐中带着南方浓重的乡音。他很健谈,出口成章,文学功底厚重,有着文学家的气质与风度。他很感谢主办方给他这个机会来到温哥华,在加拿大首次举办自己的书法艺术展,能有机会和加拿大的艺术家们进行交流和相互学习。未来,他希望能在中西书法艺术交融方面有所突破。

我的采访历时两个多小时,若不是樵夫先生第二天要飞回中国,也可能我们的交谈会更深入些。

简碑一笔,笔锋独特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各种书写载体与审美趋势的变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面貌。历朝历代的书法家,或崇尚金石碑简之质朴荒率,或欣赏绢帛纸帖之精致流丽。对于当今书坛而言,碑与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重要脉络,更多在于它们能够体现出不同作者的精神气质,人生阅历和审美眼光。然而,樵夫先生这些源自楚汉简碑的书法作品,正是其人坚毅笃定的品性以及质朴天然的内心追求之呈现。

樵夫出身书香世家,其外祖父为晚清著名书法家吴淦,自幼受家学熏陶耳濡目染,使樵夫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家藏500多幅祖传各朝代的珍贵帖文,成为了他习字成长的最好的教材和样板。成年后,樵夫尽管人生辗转,历经变迁,却从未中断习字,渐渐从摹仿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从楷书、隶书开始,经历大篆、小篆的反复磨练,他把书写每个字都看成像作一幅画一样,反复思考、揣摩、探讨书法的艺术感觉,找到其中的味道。

最后,他通过研究楚汉书简木牍,包括马王堆出土的竹简书法,发现商周金文大篆向秦篆汉隶转型期的风格特点,用笔流畅,字体奇崛烂漫,作为当时的实用书体,结体用笔常因随意而诡谲多变,充满了一种原始天真的生命力,较为自由奔放。汉碑以其沉稳典雅,朴厚劲健见着,既为隶书之典范,亦是此后各体之所发源,刀笔相成,深然有金石之气。二者看似荒疏朴拙,实则蕴藏着中国书法来源与流变的奥秘,二者有机结合,创新为充满汉墨楚韵风尚的简碑书法,是樵夫多年潜心研究而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成果,可谓是书法之大道。

简碑字体原本书于简或刻于石,但使用毛笔在宣纸上创作,如何处理二者的差异,就需要作者自身功力及审美趣味的介入。一方面,他用心于完成转换,使碑简古文字的特质在宣纸上得到完美呈现,凸显手写刀刻字体“平而不平,直而不直,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特征;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发挥毛笔和宣纸本身的特点,适当融入帖学书法技巧,于古拙中求新意。

纵观樵夫用笔,捺笔,竖笔和勾笔常有夸张的拖长,转角多用圆笔,运笔连贯流畅,不见棱角而内力暗藏,这正是得自楚汉碑简的功力,而其疾速运笔时常现飞白,不拘中锋侧锋,极尽笔锋变化,又不难看出其中融行草于隶篆的新意。这种刚柔相济的结合艺术,刷新了我们对于书法的认识。

另外,樵夫在结体上亦诸多用心,求新思变,他的作品中,同一字之结体常常极尽多样,变化无穷,章法错落有致,字体大小,间距,墨色浓淡,左右重心常有微妙排布,让人感到一种毫不夸张却恰到好处的节奏感,平和而不平淡,端庄而不板滞,不徐不疾,动静相宜,刚劲中透着秀美。樵夫在书法中的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外,在赏心悦目中心荡神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如洒落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此外,他的字帖工整、点画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又一特色,使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的气息,完全是他深厚的学问、良好的个人修养所致。

道法自然,道不远人

樵夫虽以山野担柴之人自号,但其经历可谓广博,积极用世,曾涉行业颇多,亦游疆土万里。所谓“樵夫”,或许是期待自己入世之深,而不忘初心。遍阅世间事,道法自然,潜心创作,因而在樵夫书法中,平静之意油然而出。这也源于其内心的热忱,熔铸于平缓的笔划之间,自得奇境。

樵夫先生的书法能够让人领略到一种平心静气的活力,既非一潭死水的枯寂,也非肆无忌惮的挥洒,而是用内心不熄的热情,熔铸一笔一划,虽然平缓,却笔笔带着温度,时时充满趣味,自得境界,而不远离人间。这种境界或许来自樵夫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心境。他虽以山野之人自号,对待生活的态度却并非消极避世,相反,他始终积极用世,从事过诸多行当,而樵夫则是他期待自己在入世的同时能够一直保持的内心状态。

遍阅世事之余,坚持潜心探求,为碑简书法创作,开辟出一番新貌,让人看到了更加丰富与平衡的可能性,殊为不易。这样的定力,或许也来自樵夫书法内容中的儒释道家经典。樵夫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达到了对超然之美的追求,如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自古以来“道法自然”,“道不远人”的至理,深受樵夫先生的推崇,用他的话说,书法创作应该“不刻意,不率性,不油滑”,“能够去除一切做作,回归天然的字才算好字,落尽繁华,体物近人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他秉承这样的理念,并一直尽力使它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源”“神”“新”简碑书法三字经

樵夫从事文字工作50多年,他起草书写的文书,多半是呈献给省市领导审阅批示的重要文件,必须文理通达,而且,多半用毛笔书写,以体现其文件的严肃性。他这种人生的阅历和磨练,使他能写出一手打动人心的好字。

如何修炼书法?樵夫悟得“源”“神”“新”简碑书法三字经:

所谓“源”,就是要体味简碑书法当时的氛围,追源寻根,笔笔考究,字字严谨,入古入流。特别要把握细节,求字的架构之严谨,骨骼之端庄,排列之有序,起笔之气势,收笔之了然。但又不能拘泥于细节,全幅应成一体,浑然天成,表现出简碑书法在大格局下的精致细微之美。

而悟“神”,就是探求书法的本质特征之书写性。碑其实是先书写而后刻于石,习简碑都需要体现手写特征,连贯融通,气承一脉,不刻意,不率性。“七分勤,三分悟”,注重字的内涵,开悟方“神”。

“新”则是有新意。简碑纸三种材质不同,表现形式自然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简,随意率真;碑,浑厚质朴。追慕古人的审美真谛,在宣纸上表现酣畅流利、古拙苍劲的高古韵味,必赋以当今新意。

以字识人,不以人识字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也即字如其人,最早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

字如其人,樵夫的书法作品刚劲、洒脱,透着一股秀气;其人呢,身板硬朗,精气神十足,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可见“字如其人”,鱼水相融。

樵夫其心淡泊,对“以字识人”很有感触。他给我讲几个因他的”字“而引发出的故事:

著名美学评论家、武汉大学老教授陈望衡曾到杭州双峰一雅舍品茗,见其照壁“殊胜”两字,那柔软寓刚强、沉稳透灵动的书法笔致,陈教授观摩良久,并深为感动,一定要见到题字本人。

循茶社主人的指引,陈教授来到玉皇山麓“清吟阁”,恰好樵夫正在画室内创作。樵夫正忘情于书法创作,也没有在意书房多了一人。直至一幅作品书写完毕,樵夫持笔细观。“好作品!”陈教授在旁的一声赞叹,让樵夫回过神来。“饱满而灵动,丰富而虚空,厚实而轻捷,圆润而通透,整一而变化,典雅而现代,真是好字!”陈教授赞叹道。

樵夫一听,才知遇上方家,连忙让座上茶。一问对方名姓,又听闻陈教授因字而寻他,颇为感动。从此以后,陈望衡教授就成为了樵夫的修养深厚、学问精湛的朋友,更成为樵夫作品的大评论家,其中的一篇短评《风开智慧花》,高度赞赏其书法尚境尚美,“圆满具足,行布无限”,可谓大千世界熔于一炉。

樵夫还讲,由于张大千的朋友侯北人老先生看到了樵夫的字后,就邀请他在2014年到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作品展;日本德川家族看到了樵夫的字后,就邀请他在2015年应日本德川家族第十八代当主德川恒孝先生及日本最大的私营银行冈崎信用金库理事长大林先生邀请,举办樵夫书法作品展;2018年在法国巴黎的书法展汉墨楚韵樵夫书法作品展,也是因《欧洲时报》社长张晓和总编梁扬先生看到了樵夫的字后发出的邀请而举办的,即使今年在温哥华举办的樵夫书法展和国内一些樵夫书法展,都是不相识而因见字产生出的成果。

在这些国家举办樵夫书法展后,樵夫书法受到各方面高度好评与赞扬。字如其人,大家都很喜欢樵夫先生,从此,樵夫先生就成了他们的好友。

然而,在当下,“因名悦字”太多,一听说是大书家之字,无论好坏,便顶礼膜拜不已。而在樵夫心中“以字识人”才是书家的真谛,这是樵夫正直人品的体现。

问学楚汉,古朴书风

樵夫的书法成就,与其幼时经历不无相关,他出身书香世家,且受作为晚清著名书家外祖父的熏陶影响。小时候,姑父姑母每日教他握笔、习字、读帖。稍微年长后,渐渐喜欢阅古文,钻故纸堆,尤以简碑拓本为甚,直至今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樵夫一生勤学苦练的写照,是他从临摹到创新升华的必然过程。他告诉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学习的刻苦,对他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他要懂中国历史,必须研究甲骨文。必须通晓大篆小篆的内涵,才能对书法有深刻感觉,下笔才有味道,才能字美如画。“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只有切己体察,身体力行,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才能做到写出的字,每个都有特点。

所以,他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知行合一的完美结合,人生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樵夫把竹简的自由体与碑文方正体的完美结合,这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因此才能形成樵夫独特的风格。

樵夫作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求汉风之古意,见楚韵之深远。”樵夫求索至今,已经六十余年而不改初心。古代楚与汉文化,有对立,又相融,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是两汉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特征,有深刻的内涵,有久远的影响。

在楚汉文化中,符号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字与图形等方面,问学楚汉,探求“古质书风”的过程。中国文字始发甲骨文,“汉字”的出现却是从楚汉开始,汉时才成为通行文字,汉隶汉字。樵夫对汉字的求索,需要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收集古物,古迹考察等,才能知道字与书法的演变与精髓。汉墨楚韵恰是樵夫探寻的成果,恰是探求汉风之古意,见楚韵之深远的结晶。

汉墨楚韵,传扬四海

书法是一曲无声的音乐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领悟。樵夫先生的作品得到了国际国内书画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著名书画家沈鹏先生、韩天衡先生、侯北人先生和潘公凯先生等专为樵夫书法作品题词。名家题词还有:刘江先生的自然空灵,应心而行、王翼奇的心迹双清,积健致远、林柏亭先生的率真随性,圆润自然、斯舜威先生的“古质”的樵夫、陈望衡先生的樵夫——以华严为镜、陈崎嵘先生的秦时明月汉时简等。

著名书画家与学者为其撰写书评,著名书法家张梅驹先生曾在观展后说:“樵夫先生的作品除了有秦、汉竹简的元素之外,还有清人邓石如等大师的功底,确实如古人所谓‘篆势、分韵、草情’的融合,很精彩!”。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先生也曾评论:“樵夫先生沉静的创作心态,深厚的学识修养,以一种平和的气息来陶冶情操,不高亢而平和,不外露而敛约,不轻浮而凝重,有礼乐和雅的庄重,使其简帛书法产生了一种坚实之美与和穆之气。相较于当下浮躁的、向外的、功利的书风趋向,樵夫先生向内的、沉静的‘古质书风’尤为值得提倡。”

樵夫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书法和中华文化的认识。他认为,文字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不断孕育出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他希望通过书法的研习,将中国文字连贯起来,进一步展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字的魅力,继而产生探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互鉴。

采访最后,樵夫先生表示,继承和传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他余生最大的使命,尤其是汉墨楚韵的书法艺术,是众人的期望。因此,他表示还是先从自身做起“以毛笔书于宣纸而要创出新意,这就需要书家的自身功力和审美意趣的提升”。是啊,他说,他尽可能少参加活动,每天都要静下心来投身书法研究与创作。他深感时间的紧迫,几乎每年365天中有360天都投身于书法艺术创作中去。他以这种热爱和传扬中国书法艺术精神创作出的字帖作品,充满活力与厚重,成为当代书法的精品,价值连城,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必藏之品。

结束语

采访之后,我深感自号樵夫的书家,习字作书,挥毫泼墨,博学多才,守宗传承,汲古出新,这是当代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难得的书法大家。

书法家不仅在于字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与“字如其人”的形容,在樵夫身上体现的非常贴切。在樵夫的艺术生涯中,他在意的是他的汲古出新的书法艺术作品为社会和众人所接受和喜欢,而丝毫不看“钱”的多少。可贵的是,樵夫经常捐赠他的书法作品,用以支援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例如,农民为建桥到处筹款16万人民币,他捐了两幅书法作品,拍卖8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捐了半个桥,成全了这项公益事业。

这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书法家,已年近古稀,可是,这位老人还是起早贪黑地默默地潜心研习书法艺术,苦苦地追求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他的奋斗与梦想,就是希望能在中国书法的宝库中,填充上《汉墨楚韵》的简碑书法,让中国书法这项艺术魁宝更加光彩夺目!

后记

我在写完这篇采访之后,心中对梦雪女士能从中国杭州运送到温哥华88幅樵夫先生的作品举办《汉墨楚韵》书法展十分感动,因这个书法展能让我们温哥华的中外书法家和爱好者,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樵夫如此精湛的简碑书法艺术,真是大饱眼福。

我们温哥华的人,看完了樵夫书法展后,认为樵夫的简碑书法非常珍贵,值得收藏,本次展览近30幅的樵夫书法作品被温哥华人收藏购买,再次创造华人书法展的记录。为此,我对梦雪女士的艺术鉴赏力表示敬佩!

本文作者

李静忱 Sonia,父李方白,北京著名山水国画家,大风堂张大千弟子;母宋继美,大风堂张善孖关门弟子、画家及教育家。本人喜爱国画,北京工美大学专科毕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两年。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