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雕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中早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和广为推崇的珍爱。寿山石雕历史渊源可追朔到16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先人捡拾裸露地面或水溪的寿山石,经雕琢打磨,惊奇发现这一宝石艳丽可人,令人爱不择手。无数辈寿山石雕刻家以非凡智慧和表现力,凭借天然石材,施以优雅线形和娴熟刀法,将原无生命的顽石华丽转身,点石成金为灵气四溢、光彩照人的艺术,它上可伴君王,下能亲庶民,成为“石虽无语能解意,艺独有情可怡心”的文化载体。历经千年沿袭传承,这一优秀艺术已然声名远扬,举世瞩目。

寿山石是中国名石之一,产于福建中部丘陵山脉之间,其中寿山海拔不及千米,青山叠翠间溪流潺潺,传说“女娲补天遗石”和“凤凰宝卵”经万年岁月演变而成的寿山石,就散落这宛如世外桃源的宝山脚下。寿山是寿山石主要产地,地形如同一个盆地,寿山石矿源涵盖主峰山、旗山、老岭、猴柴潭山、金狮公山、黄巢山、柳坪山和金山顶,这里的田间水际、山头坑洞,纵横交错分布着丰富的寿山石矿藏,境内光照气温相当适宜于寿山石自然孕育,尤其山间溪水长年滋润这美丽宝石,数万年大自然气韵积淀,美的造化浑然天成。寿山石质地通灵滋润,色相丰富多彩,纹理变化多姿,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天然美貌。石种分为:田石、山坑石、水坑石、月洋山石、旗山石,五大类系。寿山石虽然历经千年开采,但石源依然层出不穷。

寿山石雕是展现原石美态与立题画意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寿山石经大自然造石运动磨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石色从浅到深,由表及里,自然天成。寿山石原无生命,石色和纹理无章可循,石块体量不大,而且在细小的方寸之间、巴掌大小、咫尺规模,表现物象的层次相对窄小,可雕空间相当有限。因此,创造一种由自然材质与文化内涵相交融的艺术形态,必定会面临诸多挑战。然而,当自然同文化相遇,石雕艺术家以非凡才华,根据每一块全然不同的石形、石相、石质、石纹,量身定造,创作与个性化作品相适应的因料设计方案,将中国画画意融入寿山石雕构思构图之中,运用变化多端的:线刻、浮雕、深雕、透雕,等表现手法,独具匠心地因材施艺,不仅充分展现原石的天然美态,用好刀功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更追求以可视形象阐释人文理念和立意内涵,使精神文化同自然材质两大元素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一. 寿山石雕个性化作品分析

《朝圣》寿山仙游石

《朝圣》石雕中靜穆端坐的大佛,动感的远行者牵着骆驼,形成异样的立体画面。阵阵驼铃声,仿佛穿越历史时光隧道,如古诗一般优美,像讲故事一样引人步入净洁圣地。朝圣者们从遥远他方徒步涉足荒漠的西域,有的三磕九拜,也有的打坐禅悟,虔诚地朝拜心目中景仰的佛。作者选用寿山仙游石,色相从清灰到褚红,深沉稳重,保留原石表皮包浆,增添年代沧桑感,依据内瓤清灰色块走向,半遮半掩地重点刻划三尊大佛,造型端庄四平八稳,人物动物比例浓缩,其间靜和动的对比,大和小的比较,石头颜色衬映,硕大佛像与缩小人形同框,人物柔和线形与山石刚健皱法差异,实体阳雕与掏膛透雕区别,形成作品别具一格基调。雕件中主体石刻的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充满超脱、怜悯和智慧感的神情,令人望而敬畏。朝圣者不远万里,求佛的保佑和大爱。这里有人和佛的心灵交流,有中国大同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影子,更有民族优秀石雕文脉遗风。作品用形象魅力引发人们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回望和联想。

《达摩坐禅》寿山仙游石

《达摩坐禅》作品表现达摩禅坐在空灵的深谷山洞面壁修行,眉宇间流露出专心读懂人间惮道天理的神情,充满着修行人惮悟佛经大法的坚定信念。主人公超凡脱俗的神态,不由地令人肃然起敬。作品选用寿山仙游石材料,千万年地质运动形成的块状浆集结构,分层累叠紧密契合,同块原石不同颜色,质地坚硬,光泽晶莹。作品依据原石灰黑之中一点黃的石相,灵机一动,掏空人物周围石材,灰黑色部分形成深谷山洞,利用色块差别,阴阳互补,使俏色巧雕体现出自然造化与人文思想的融合。这里没有多余的刀迹笔墨,简洁明了造型中蕴藏着神秘的灵气,肃穆中似有待爆的惊雷,含蓄的待发之力,引人联想和沉思。

《闯》寿山老性旗降石

《闯》石雕中主题人物曲形躯体前倾,双目紧闭,悲愤怒吼的形态和神态一目了然。也许主人公卧薪尝胆,正凝聚绝地反击力量,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作品以形象语言在诠释一种竭尽全力顽強掙扎,勇于冲破束缚的强劲爆发力。作者选用老性旗降石表现这一主题,铁碣色是一种比喻力量的石头,石皮黃碣色,内瓤纯黑或黑中带赭色,质地坚硬通灵,经磨砺光泽透亮明快。此作基本保留石头粗犷拙朴的原生状态,透过石皮层重点刻划主体人物,肤色黑呦,形象生动,健肌饱满,半实半虚形象和两边伸张的造型动势,形成一种张力反弹感觉,但运动状态同时又取得相对平衡,粗砺原石烘托着细腻的人物肌体,黃碣色与铁碣色的强烈对比,使主体人物形象在对比衬托中脫颖而出,具有一种令人感奋的视觉震撼力。

《梦》寿山迷翠寮石

《梦》造型艺术表现东方女性古典美,这是历来石雕家“传神写照”的表现对象。迷翠寮石,粉红粉白相间色,石质温潤,石性细密。非常适宜于表现女性形象、形态,特别是表现那种妩媚羞涩的含蓄之美。此作以立体形态展示了神话故事中同狮子为伴的古典美人,优雅的头颈胸,苗条的身段,个性化的脸形,内含民族审美观念的夸张变形处理。寂静的森林里美女半躺在温顺的狮肩上,正陶醉在春天的美梦中。温柔女性与雄健狮子和谐相处形成美丽画面,作品融入寿山石雕独特的俏色巧雕技巧,柔软优美线形与准确的人物体块相互衬托,不但突出表现女性美的特征形态,而且追求表现饱含灵性,有体温,有情感的人物情态。

《铜臭》寿山猴柴潭冻石

《铜臭》作者选用这款灰暗基调的石块表现悲剧色彩故事,向前倾斜的造型形成雕塑感的外观轮廓,如写意画大泼墨的大色块形成作品主体,灰白冻石部分重点雕刻主题人物,色层间隙的褚赭暗红色部分雕刻古币铜线,用虚实方式突出表现由“富豪变瘪三”的人物形象,雕件醒目位置重点刻划主人公痴痴癫癫的形貌,用形象揭示在商场疲于奔命赚得盆满钵满的富豪,最后笑看铜臭的人生感悟,象征财富的铜钱与精神失常的富翁同框,无声无语的震慑力触及人们对世事人生的思考。作品运用寿山猴柴潭冻石,山坑类,夹层的石色有褚黄、灰白、褚赭、暗红分别,石性坚硬,其中灰白的冻石层微微通透如玉。寿山石的石质、特性、色泽各不相同,美丽彩石可锦上添花,但苦涩丑陋的色相,当别出心裁,因材施艺,同样可以华丽转身,脱颖而出,变拙朴为奇石,呈现出意想不到效果。

《秀色可餐》寿山水晶芙蓉石

《秀色可餐》一件颇具玩味的石雕手把件。取材寿山水晶芙蓉石,有纯白,白中带红带黄等,通体玲珑清澈,石性细密凝腻,色泽艳丽,如同冻脂一般娴雅艳丽。此石属山坑类石,也有从山上滾落山下涧溪,石因湍急水波常年冲击涤荡,浊污尽除而倍加晶莹通透,光泽润亮,宛如剔透珍珠浸卧水底,洁凈无瑕如白玉。作者选用鹅蛋大小石料,基本不破料形,根据白色与艳红色渐变的纹理走向,石料中心位置雕刻富有女性特征的头颈胸和腰肢臀股,半露半遮的曲线形身段包裹在饱满的饭团之中,酷似南方人喜爱的粢饭团,米粒逼真,秀色可餐。作品构图布局,虛虛实实,若隱若现处理,仍给人整体美的印象。

《鱼和熊掌》寿山白焓红石

《鱼和熊掌》北极熊体魄壮硕,雪白的皮毛可抵御严寒,虽然这一庞然大物外表粗狂,但也有灵敏的一面,一对小眼睛焕发出心灵聪慧的神情,闲步时慢步细走,悠哉悠哉,奔跑时风驰快掣,身手敏捷。特别是它敏锐的嗅觉可察觉远处冰块之间的海魚和猎物,熊掌不仅有力而且敏捷,涉水猎鱼十拿九稳。作者选用山坑类白焓红石表现这一石雕,此料淡灰白,间中有少许黃或红,石性稍粗,形块较大,适合做大中型石雕。作品中俏色巧雕展现一群大熊正翻江倒海围成环形,“瓮中捉鳖”般捕猎圈中红鱼,一片欢天喜地,笑逐颜开。浑厚的立体圆雕,生动的形态刻划,欢快的现捕现食鱼宴,令人看了也分享丰收快乐。

《铁杵成针》寿山旗降石

《铁杵成针》取材于铁杵磨成绣花针成语,杵是农家舂米或捶衣用的圆棍,比喻只要有恆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干下去,粗棍可以磨成细针,初心终究能成真。作品根据寿山旗降石料形,表现一位白发青衫老翁坐在河边石块上,拱身弯腰,正用力推磨一根粗粗的铁棍,劲道十足的推手,老人刚毅的神态,形神兼备。仿佛宁静中传出一阵阵铁杵磨石的霍霍之声,作品用形象诠释着何为坚定不移的决心。孙辈童子在旁耳濡目染恆心与坚韧的含意,领悟敢拼必能贏的真谛。作品中一老一少隔辈同框,预示着一种既定的初心和精神,有望跨越时空绵绵流长。作者选择了这块沉稳色相的寿山石来表现这一深沉的话题,无论是作品造型形态,还是人物神态气度中都蕴藏着一种内敛的力量感,令作品主题意涵更深邃。

《礼佛》寿山山秀园石

《礼佛》雕塑感团块形石雕揉和寿山石巧雕元素,成就了这件自然天成的彩石雕塑。三位光头小和尚伏地顶礼膜拜,背朝天,面朝地,虽不见脸庞神态,虔诚心仪却淋漓尽致。此作线面处理简洁利落,不追求太多细节,用色恰到好处,以形象语言阐释小和尚内心纯洁的心灵。作品选用山秀园石,产于日溪乡山秀园与南峰两村交界处的山脉中,颜色有褚红、暗白、黑绿,三色一体,色界分明,质坚粒粗,肌理中隐现黑点白点粒状和黄色砂丁,这款黑色白色和褚红色夹层石材,色感浓重且颇有份量感,常被用作深浮雕或立体圆雕用材。

《神雕》寿山水洞高山石

《神雕》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神雕侠侣名噪江湖,寿山石《神雕》则以可视形象让人直观地领略大雕的雄姿风釆。作者选用水洞高山石,褚红、乳白、灰黑浑然一体渐变色,表现站立在白雪皑皑大石上的神雕昂首斜颈,傲视天下群雄。神雕弯曲的钩喙,顶冠红瘤,一对犀利的眸子炯炯有神,流露出它特有的“凶悍、优越、孤傲、野性”神情。细腻刀迹的头部刻划,蓬松清晰的翅膀羽毛,稳抓地面的雕爪,生动鲜活地演绎一种待发之力和无惧无畏的霸气。从整体布局而言,刀功上繁下疏,石色由浅入深,从白色到灰黑再到褚红,最后以深褚红色“画龙点晴”,这般层层推进,意在烘托作品主体,突出大雕特别的神韵。

《寒江独钓》寿山白田石

《寒江独钓》作品在薄薄石片的咫尺之间,融入中国画画意,运用浅浮雕和薄意雕相兼手法,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平面压缩,中心主体部分刀迹密不透风,远景山水若隐若现,恰如江面雾气虚无缥缈,石材虽薄意境取胜,咫尺空间恍若千里之遥。古代渔夫风情再现,寒江独钓意境超然,观者彷佛也置身其中。作品选用田坑类白田石,纯白或白中带嫩黄,品相细腻、色泽微透明如凝脂,肌理隐现通灵的萝卜纹和细密的格纹。寿山石雕运刀的疏密处理,其中大块面留白布局,彰显材质的天然纹理,纯洁无瑕的石冻,如同油脂冻腊般呈现滋润美态,该用刀处细致刻划,该留白处分毫不动,所以此作的用料用刀,构思构图都可圈可点。

《居平安》寿山高山石

《居平安》山坑类高山石,有红、黄、白、赫、黑等色相间,石质通灵,色感清透。作品根据原石形状,结合中国画散点透视法,表现雏鸡、小竹、山花、小草挤挤攘攘聚合一起。整块石料最醒目最显眼位置,重点表现一群可爱雏鸡正在觅食瞬間,平凡无奇的农家生活情景,细致入微雕刻,展现诗一般田园风光,充满和谐安宁气息。作者攫取农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令人从烦躁的市井喧嘩中回归自然,睹物结思,返朴归真,回到湛然寂静的境界。这种从提练生活素材入手,表现童趣和真善美内容的作品,同样有着陶冶性情的高端品味。

《渔鹰晚歌》寿山仙游石

《渔鹰晚歌》此作表现江上猎鱼的渔鹰,这种水禽能在地上走,空中飞,特别擅长潜入水中追捕鱼虾。渔鹰通常只是展翅低飞,短程飞行。飞动时翅翼窄长,项颈前伸,双脚卷缩。站立竹筏观望时,凝神静思,眼观八方,当一旦发现猎物,敏捷地穿梭水中,划动的脚丫伴随着收紧的双翼,出奇不意地捕捉猎物,眼见喙到,百发百中,用喙捕鱼,天下一绝。作品选用山坑类仙游石,青黃青灰到褚红渐变色,质地粗拙,色泽闷而不潤。此作中红黃灰三色一体的渔鹰,母子相依造型,渔鹰嘴上衔着的鱼儿与竹筏上箩内大鱼呼应,让人感受到渔鹰收获满满的喜悦,月光下渔鹰正哼着丰收晚歌,别一番江上美丽风景。

《年年有余》五彩芙蓉石

《年年有余》作品中一对红高头、水泡眼金鱼相聚对语,依恋情感流露于表,金鱼身形大弧度线形,展示柔情似水的动感形态,鱼的轮廓饱满,鱼身丰满,鱼鳞清晰,鱼尾划水柔软,美的线形和动态天然合成,恰到好处。此作选用五彩芙蓉石,石相细腻如凝脂,灵洁无瑕,从鲜黃到鲜红渐变,色泽艳丽可人,间中肌理隐现,色如橘皮,红中带赭,细嫩凝润,通体浑然,娴雅可珍。芙蓉石可与田黃冻石雄峙寿山。这块芙蓉石是上红下青间中带黑的闷料状态,作者巧妙布局,施以俏色巧雕,依据鱼形变幻,周边钻些小洞,半凌空半联属地表现金鱼主体形态,中间白料刻划寥寥数刀表示水波,其间荷叶水草石块陪衬作为点明环境。作品小巧玲珑,颇具玩味。

《一唱一和》寿山芙蓉石

《一唱一和》作品表现五只鹭鸶鸟在河塘月色之下休憩娱乐,有的独自呆萌,有的彼此对话,也有的相互嬉戏一唱一和。这种候鸟每到冬去春来,总会从遥远的栖息地飞越长空,呼朋引伴来到南方水域,尽享温暖美丽的湖光春色。寿山芙蓉石,石质温润亮丽,石相细腻如凝脂,石皮艳红纹理清晰可辩。作品根据石材变化,因料施艺,表现鹭鸶鸟殷红的顶冠,长长的鸟嘴,优美的项颈,白色的羽毛,尽显此鸟美妙特征。作品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深奥立意,鸟群在湖边聚合的一个瞬間情景,同样给人宁靜温馨的美感。

《登峰造极》寿山旗降石

《登峰造极》作品表现古时候先辈商贾、僧侣、使者行走西域弋壁滩丝绸之路,涉外交往路途遥远,很多马都到不了的地方,只有依赖骆驼长途跋涉才能抵达它方。作者选择山坑类旗降石,黑、灰、青、诸、黃,五色杂陈,色感无华,石性闷实,石相粗拙。但这一石材色相对于表现塞外荒漠特点题材却相当匹配,山形自然,稍作掏空处理,由形的阴阳交叠产生空间,由石色的互相衬映形成层次。雕作中心位置雕刻主题内容的人和骆驼,掏空的空間和灰暗色层,把第一层次的主体部分鲜明醒目地呈现观者眼前。作品仅巴掌大小,然而袖珍造型形成的空灵感有小中见大的感觉,石雕中人物仿佛穿越登峰造极境地,天广地宽神秘莫测,前途漫漫其程远兮。

《石破天惊》寿山田黄石

《石破天惊》作品选用田坑类田黄石,浅黄色或中黄色,通灵澄澈,石性温润纯净,肌理隐现萝卜纹,黄皮红筋格为田黄上品。俗称田黄石为“石帝”而芙蓉石为“石后”。这件田黄石作品石料原始状态,外表不规则厚厚石皮包裹在田黄外层,内瓤田黄石通体一色,作者根据自然开裂的原形,保留天然原貌,将石头设置棱形造型,石头重心形成前倾动势,原石开裂且显露部分,突岀表现从石缝中奋力冲出的腾龙,精工细作龙头和局部龙身龙爪,特別展现一种“沉睡万年一朝醒,石破天惊问乾坤”的豪迈气概。让龙的主体形象清晰地出现在粗拙的裂石背景上,石皮与田黄对比,静态石头与动感腾龙反差,变化中寻求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

《争艳》寿山高山石

《争艳》花卉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开花植物,花卉物种成千上万,真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但创作取材时,作者选择富有美感而且具有典型特征的花卉,赋予特定含意加以艺术表现。花草本来是自然生态,但艺术加工处理可将花卉展现出比自然原形更具文化内涵,这是典型化“灵魂”的体现,饱含着艺术赋予自然的感染力。这件作品选用高山石材料,色彩鲜艳缤纷,质地温润透亮,作者根据石相的颜色分布,比对不同花卉原色特征,俏色巧雕成色相与形态各异的大花篮,其中每朵独立的花朵婷婷玉立,组合一起喜气洋洋竞相争艳。

《孔子》山秀园石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作品表现手法具有传统与时尚两大元素同时兼备特点,人物形象部分运用传统的线面结合方法刻划,身形部分根据人体节点转折,采用粗犷有力的团块形几何块面表达,上繁下疏,有详有略,对比中突出主体人物形象,形成雕塑感很强的寿山石雕新形式,既具有当代时尚风格,也继承传统表现手法。此作选用寿山山秀园石,颜色以黑绿、褐色为主色,质坚粒粗,肌理中隐现黑点和黄色砂丁,这款黑灰色石材,色感沉稳且颇有份量感,抛光打磨后光泽亮丽。

《济公》高山石

《济公》济公又称济癫和尚,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不受清规戒律束缚,嗜好喝酒,貌似疯疯癫癫,仿若玩世不恭老顽童。其实他为人谆厚,不慕荣利,遇难相助,见义勇为,他的亲民形象历来是人们心目中大慈大悲大仁的活佛化身。作品选用高山石,此石色彩鲜艳缤纷,有红、黄、白、赫等色相间,石质通灵,质地温润,色感透亮。石雕俏色处理,黄白相间色部分重点刻划济公形貌,开相追求形神兼备,痴癫情态维妙维俏,大块面塑造的曲线身形,隐约可见主人公酒后一摇一恍的醉步,色相对比,繁简比较,变化的造型取得相对协调。

《群螭纽章》高山石

《神龙图腾》迷翠寮石

《仁者寿》红田石

《十八尊者》琪源洞都成坑石

《新芽》大山通石

《多子弥陀》高山石

《老子出关》吊笕冻石

《希望》山秀园石

《孤芳自赏》金狮峰石

《求偶》高山石

二. 寿山石雕独特艺术

综观寿山石雕,它涉题丰富而广泛,传统与时尚兼备,表现风格各放异彩。有的以石材博人注目,有的以刀功令人惊叹,更有以意境引人入胜。然而,寿山石雕为何会成就如此非同凡响的独特艺术?博览它得天独厚的宝石资源,分析它别具一格的造型创作方法,追寻它长期积累的雕艺技巧,人们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

1. 寿山石雕的“奇思、俏色、巧雕”三位一体方法是宝贵的创作经验,其中“奇思”是创作构思构图的关键,当有了奇思才会产生妙想和妙招。其实,石雕艺术家独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作者丰富生活素材积累,来自于作者长期学习的文化修养,取决于作者对天然石材的随机应变能力。石雕艺术家创作之初,反反复复地读石相石,综合酝酿从题材立意、作品主体、石料品类、色相因素、造型形式、刀功技法的各项创作元素。创作需要综合的发挥,而“奇思”则是石雕创作过程中的推动力和润滑剂,沉入与众不同的思考,形成别岀心裁的创意,表现新奇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脱俗的技巧,展示独具特色的物象,这些无不需要匠心独运的奇思妙想。作者灵感赋予顽石以艺术生命,人的涵养品格融入石文化之中,寿山石雕成功的秘诀中,正是“奇思”带动了俏色和巧雕。

2. 寿山石雕善于俏色巧雕给人印象深刻。“巧雕”是指从石材的偶然性中发现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意外发现,而巧妙的设置又蕴藏在合情合理的布局之中,是一种独具匠心的疏导应变,以常人意想不到视角和相应刀功手法表达特定“巧思”。石雕艺人凭借独特慧眼,根据自然生态中人物、动物、飞禽、植物、景物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的原形模本,结合寿山石天然的原生美态,揉合中国画画意表现手法,奇思妙想,匠心独运地利用寿山石石皮和内瓤、石色和纹理、石形和色相,量身定造,特别设计寿山石雕刻。俏色巧雕不同于雕形赋彩,而是充分利用原石的天然颜色,运用巧雕手法模拟和再现构思中的特定形象,有的以不同石色剥离或间隔成截然不同层次,有的根据构思意图处理成渐变色,有的随形而为,依色因变,因势利导,巧妙布局,俏色巧雕成相应形态,使明显不同的色相形成相互联属的“一体多色”。当一种主观的“巧思”转化为“巧雕”,将作品的“石形”、“色相”、“雕工”等传统美学因素和概念巧妙地组合一起,这必定迎合人们对“美丽材质揉合高深技巧”的审美认知。寿山石雕这种强调创意个性化,不落俗套的创作方法,使自然材质与特艺技巧形成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所以作品总给人独一无二,耳目一新感觉,创造性地成就了魅力无穷的独特艺术。

3. 寿山石雕善于将线形元素融入立体形态。寿山石雕作为案上摆件的视觉观赏品或手中把玩的手把件,从整体印象到细节感观,尽量使石雕经得起观者的远视和近看。当线形手法结合用于表现立体圆雕,线面手法能为小型石雕的形态刻划提供施展空间,这不仅能展现形体的外轮廓和整体大关系,而且对表现立体层次和刻划细节都有丰富的表现效果。寿山石雕善于以画意融入雕刻,更善于巧妙利用寿山石原形原色,依山造城般地运用“薄意雕、浅浮雕、深浮雕、开膛透雕”独特的刀功手法为表现内容服务。薄意雕是依附石料平面,如同国画白描方式,以刀代笔,阴线阳刻地表现单面形态。浮雕是一种用平面压缩方法,在石头表面或弧面上薄薄的塑造形体,浮雕只注重正面轮廓和正面形态的层次关系。深浮雕比较拓展主体形态的立体效果。立体雕有长宽高和深度广度空间感觉,可供不同视角全方位观摹,富有真实立体的仿真艺术效果。寿山石雕艺术家善于将线形元素融入立体形态,运用线面结合手法,对石雕物象形态细致入微刻划,无论是以线刻为主的薄意雕,平面压缩的浮雕,还是阴线阳刻融入圆雕的立体雕,都反映出线面结合技巧对小型石雕恰到好处的娴熟发挥。

4. 寿山石雕追求传神入化的高端境界。寿山石雕传承发展中石雕匠师领悟到,以单纯技艺完成的作品,仅仅让人观赏有如庖丁解牛般纯熟技艺和标本型形态是不完美的,而以艺术理念主导创作,追求展现一种视觉美感和文化象征,以文化理念驾驭技艺的石雕作品,追求再现生活中高于生活,展现作品意境、神韵、内涵的高层次品味,这样的艺术品更高端,更具艺术性。观念引领实践,创作中石雕艺术家选择民间喜闻乐见题材,耳熟能详形态,比如吉祥口彩、民间谚语、成语典故、名人箴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作为内容题材,赋予作品特定主题立意,提练表现题材中富有人文哲理,文化蕴涵的内容,用寿山石造型因素,色块因素,布局因素,质感因素,深化内容和形式,把主观立意形象化,以“形似与神似”的精准把握,不仅达到小型雕刻小中见大效果,更体现石雕隐含的象外之意,提升作品高端的艺术品质。

总之,寿山石雕是自然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一种以材美工巧见长的特种品类,历经千年沿袭传承,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支流,特别在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当地这一艺术产业与时俱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石雕艺术家,为民族文化奉献了丰姿绰约不胜枚举的寿山石雕艺术品,毋庸置疑,伴随着新时代发展,寿山石雕艺术定将继往开来不断升华。

(本文照片由国际寿山石协会会长张振刚和福州寿山石雕收藏家胡气阳提供)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