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为一场疫情变了调子,远离公众场所,遵守社交隔离。各个城市依次经历了隔离期间的末日感的空寂面貌,媒体的标题是:“空寂像病毒一样扩散。”城市集合了资本和创造力,设计成集中共享共用,而大流行病是反城市的。
城市化的反思到了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当前到了另一个层面,不少专家开始把2020作为一个分界线,去重新定义城市化的今后趋势。
致密化的难题
冠状病毒是一个新的威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对城市的特殊威胁。建筑评论家Michael Kimmelman在纽约时报上写:“病毒夺走了人们对社会联系的渴望,城市强大的实力和高密度人口成了‘敌人’。”
城市学研究专家Joel Kotkin教授在Boston Globe的专栏上预测“美国人会开始到郊区选择更便宜的土地和安全感。”新冠病毒疫情似乎成了一张独特的城市问题,让城市化问题比以往历史以来都变得危险。
尽管世界上居住最集中的一些地方疫情影响严重,例如香港、首尔、新加坡等,但统计分析并没有显示大城市密度和疫情影响的一致性,在北美,乔治亚洲和路易斯安纳州的小镇和纽约市一样受灾,阿省油矿砂工地和大温地区一样都受影响。
19世纪以来,城市致密化就被妖魔化,认为是导致疾病、贫穷、不道德的源头,当时这种“道德环保主义”的意识形态引发了广泛的争执。直到后来,托马斯·杰斐逊定调为“城市环境对道德、健康和人的自由有益。”这个概念让城市化进入顶峰时期。
用摄影让美国通过了第一个改进贫民窟生活条件法案的Jacob Riis拍摄了城市里众多经济公寓内的脏乱差,认为这些住所不仅是“流行病”的温床,还导致家庭生活悲剧。
曾经的黑历史
《 1909 Plan of Chicago》作者Daniel Burnham和Edward Bennett一致认为,”过度的致密化会导致混乱、恶性和疾病,是对城市本身的最大威胁。“与之同时,人为的疾病、犯罪、极端贫富分化以及人口多样化带来的冲突。一些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者认为,拥挤、肮脏和不科学的城市空间造成了这些问题。
拥挤的物业单位和有限的空间确实对居民造成了伤害,道德环保人士倾向于指责城市空间,于是19世纪,全世界的城市开始了公园运动,包括温哥华。公园成了新鲜空气和自然美景的重要来源,作为社会改革的工具,“摆脱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才能让居民恢复温和、善良和健康的心态。”平静的自然主义环境思潮涌向整个北美的大城市。
新冠疫情再次把这种话题带回到今天的世界。我们彼此需要,但彼此害怕拥挤,病毒破坏了城市生活最基本的观念。街道、共享住房、公共空间的概念都源自社会和精神需求,源于一种集体肯定,一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公共场所,尤其是中心广场和开放空间是定义城市的根本,荷马语用agora定义,意思就是“聚集”,没有这样的场所,希腊人不承认这个地方是个城镇或者城市。数千年来,公共广场是庆祝和抗议的场所,是休闲和表达的地方。
反城市的疫情
大流行病是相反的,反城市的,利用聚集和社交冲动。全世界主要国家的回应是背离互动的基本愿望,违背了建造城市、广场、地铁和摩天大楼的集体使用的方式,大量的电话和视频会议、远程互动以及大量的社交媒体,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生活在手机和虚拟社区里,还有Netflix里,这是朝着一种与社会隔绝的方向发展。
科技的不断发展似乎鼓励和支持社会隔绝的方向,住所的地域界限模糊得分不清楚,让很多人可以以几年前难以想象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但,无穷无尽的信息获取和不辩真假的信息加剧了每个人的焦虑。我们依然需要彼此,而不仅仅是虚拟的联系。社交隔离可能造成社会疏远,媒体人Ezra Klein担心这会不只是去城市化,还会引发社会衰退,对社交的破坏,尤其是最容易受到孤立和孤独感影响的老年人、残疾人或病患。
社交危险是富裕的城市人在郊区拥有第二套住房的原因之一,越大的城市这种现象更明显。上个世纪,成千上万居住在城市的美国人逃到郊区,城市清理了旧据名曲,建造了巨型的住房项目,取代城市贫民窟。
近年来,科技创造了越来越多远程的生活方式,但人们却在不断搬回城里。到2050年,将有25亿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是新资本和创造力的重镇,这种城市迁移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寻求人口聚集产生的力量。
城市化的反转
但如今的威胁完全是对团结和已有生活方式的挑战,不能聚在一起寻求力量,需要隔离,需要寻找另一种方法。
SaaS软件提供商Zoho首席执行官Sridhar Zembu最近发文章提出“基于云的农村复兴”,他的观点是,以技术为动力的农村复兴将会是过度城市化带来严峻挑战的解药。他说:“这不需要是我们的未来,通过通信和协同技术的进步,全世界可以扭转这个趋势,重新唤回生活在大城市之外的自豪感和宜居感。”
有不少专家早在开始研究这个概念,今年以前还都认为“基于云的农村复兴”会是一个缓慢的渐进式的变化,不会马上就发生。结果最近几个月,在家工作开始变得主流,本地采购越来越普遍,远程访问替代聚在一起的方案。
大规模城市化的趋势是否在加速改变?这种反转趋势本来是一个缓慢燃烧的导火索,长租和买房负担已经让很多人陷入困境,但疫情则是加速了这种燃烧,同时,城市生活和工作场所的吸引力突然也不那么大了。
研究人员开始怀疑许多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回到繁忙的办公室,对于人口稠密的市中心、拥挤的聚会活动、公共交通和共享经济保持警惕。全球一些国家的农民工有开始留在农村不再返回城市。
多变数的产生
尽管欧美各国都在寻求接触封锁隔离的方法,但今年很可能无法回到此前的状态,疫苗可能需要长达18个月才能广泛使用。人们最终会和以前一样回到聚集的生活,但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市中心办公室的空置率受到挑战,而为其服务的商店和娱乐场所生存能力也遭遇挑战。
最初只有一小部分改变自己的习惯,就像房价飙涨后的温哥华,一开始只有少部分人离开时中心搬往大温郊区,因为原先的生活方式那么根深蒂固。但随着趋势滚雪球般开始,这些很小的比例迅速增加。对于年轻人、双收入无子女者、甚至退休人士,城市是个好地方,但有了孩子的家庭的就会往郊区寻找生活方向。
有专家认为,企业在城市中心租用更大办公面积的考量、零售店铺扩张开新店的计划都会受到影响,共享办公空间熬过现阶段可能是更多企业的一种选择,大流行病将传统零售业的衰退推向了高潮,一些地段的商业空间无法收到租金。
而上述这些都是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之源,加上大都会中心这些年来在电子监控方面的空前增加,豪华公寓房价越来越脱离实际收入,以及服务类低收入居民的搬离,一旦动摇,就会呈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
繁荣的大瓶颈
当疫情开始的时候,本来在城市中心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再通勤,回到郊区的城镇,在郊区解决生活各种所需,原本在温哥华、列治文购物、就餐的素里、Langley居民近几个月习惯于在本地商户购物、团购,从而启动社区的繁荣程度。原本周末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去世,这会让生意和财富流回城镇和农村,远离曾经繁荣的都会区。
数字化复兴农村的研究和这种状态得到很一致的论点,就是随着郊区及农村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不再需要偏向到都会中心求生存。早在2016年,全球管理顾问公司Bain & Co就把距离成本的下降作为城市规划的一大因素。
例如,因为交通和互联网的进步,个人可能会选择远离市中心居住,选择广阔、房价较低的郊区城镇,也一样能得到只有在城市才能有的就业选择、商品购物和服务。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大学这个月发布的研究显示,区域密度高的社区产生更多的经济产出和繁荣,但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只要网速没有瓶颈,企业更愿意从高成本枢纽地区转移到远程工作,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鼓励员工去适应农村或郊区的生活。
搬离的城市人
高密度的城市可以在需要时更轻松集中各种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从理论上讲,居民可以更快获得医院和医疗服务,比如呼吸机的数量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卑诗省府一直呼吁大家不要去偏远度假屋,“因为那里的医疗条件很贫瘠”。
传统以来城市进步主义者看不起农村小镇的居民,甚至郊区人士。这种状况会有所转变,城市居民的心里会增加“郊区生活也是不错选择”的念头,这一两年我们很可能顺利度过这个疫情,但不能保证以后十年会不是有其他大流行病在等着我们。
疫情影响严重的纽约,一些居民迅速采取行动,搬离城市,一个名为Suburban Jungle的公司专为城市客户提供理想郊区服务的公司,帮这些家庭找到新家。这段时间需求比去年增加40%。
住在城市还值得吗?还是有很多人得出肯定的结论,这里依然有无与伦比的机会,很多工作机会,艺术、专业运动都集中在这里,附近的国际机场可以让你轻松到达世界任何地方。欣赏城市欢乐并能负担得起生活费用的人们不会轻易放弃这里。
编后语:
城市不会空寂下去,大城市有足够的社会基础设施,可以建立拯救生命的枢纽,减轻灾难的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在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和医护人员中。
专家认为,新冠疫情之后,每个城市需要反省的是病毒的问题,而不是城市生活方式,不是密集公寓生活方式。如何建立更好的公共卫生和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抵御流行病的第一道防线,让社区在保持距离的时候还有凝聚力。
在大流行病中,城市很脆弱,但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郊区化改变不了什么。更具有韧性、个性化的城市生活才是方向。所有空寂的景象都在提醒人们反思流行,反思居住环境和凌乱的日常生活。城市可能会收紧一下扩张的步伐,可能会变成富人和年轻人的奢侈居所。
是时候重新定位大城市规划的时候了。
文/乌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