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此时,都是大学常规放榜的日子,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入读,是一门大学问。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3年全球大学排名,牛津、哈佛和剑桥包揽前三名。牛津剑桥的入学面试,举世公认刁钻难搞,那些面试官,据说个个都有一门独家秘笈,能从人海中慧眼识珠,遴选出最具潜力的顶尖人才。
牛津获2023年全球大学排名第一名
对这些名校而言,向来不乏成绩优异擅长读书的好学生,但这并不足够,也非重点,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据剑桥学者方顿(John Farndon)的说法,是那些能够“令人眼睛一亮、机智有趣、具启发性、让人微微恼怒、拐弯抹角、带点淘气、具有深度、鼓掌叫好的那种聪明”的人才。
牛剑入学面试,就是为这样一套标准而设,其考题之奇葩蔚为一道特殊的人文景观。
譬如说,牛津古典学系有一道题目问,“如果天底下有个全能的神,祂能变出一块连自己都抬不起来的石头吗?”这是著名的“石头悖论”,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如果,上帝能变出这块石头,却抬不动,可见并非全能;反之,祂若没有办法变出这块石头,即说明上帝也不是全能的了。无论你如何回答,都很难不掉进考官为你挖好的坑里。
再有,当剑桥医学系的考生骤然被问道:“你该怎么向火星人介绍地球人的样子?”你是不是接得住?以独立及多元的思考与见解,向考官展现自信,抑或示以电光石火般直击灵魂的想像力。
教授刁钻诡异的问题,其意不在为难学生,而是开启思维,激发创见,了解其对所选科系的天份及热诚。所有考题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因为有着多面向的思考,重点要看考生能否从有限的信息和时间里,进行逻辑推演,以跳脱常规思维的方式给出答案。当考官抛出问题时,一双能洞察一切的目光,已从旁细细观察学生反应,这究竟会是一个庸才,还是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考生尚未开口,老师或许已成竹在胸。
剑桥获2023年全球大学排名第二名
坊间曾流传一则传奇,说是有哲学系教授出了一道两字考题:给我惊喜(Surprise me)。只见那考生二话不说,抄起桌上的一份《泰晤士报》,打开打火机,点燃,报纸顷刻间被烧成灰烬。对,要的就是这个劲儿,有此急智的学生,理应被当场拍板录取。
有研究指,华人学生普遍被认为学业优异,能力很强,大学毕业后到矽谷发展,做到中阶主管的为数不少,在美国文化的大熔炉里,算是很成功的一群人。但也就仅限于此,从中阶再晋身到高管俱乐部(总监、副总裁或董事会成员)这一步,对大多数亚裔而言,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财富》500强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中,只有三成是亚裔。
《打破竹子天花板:亚洲人的职业战略》一书作者Jane Hyun认为,文化价值观可能是最大障碍。西方企业文化需要领导者担当开路先锋,勇于挑战权威,有坚定自信,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些往往是华人的弱项。譬如说,东方文化鼓励谦逊与服从,这种人格特质很容易被误解为没主见,缺乏领导能力。
唐代诗人杜牧在散文《序孙子注》中,有一段十分精采的论述,谓:“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什么意思?就是盘中之丸,无论如何自由滚动,一定跳脱不出盘子的范围。
而牛剑所谓“给我惊喜”,即是需要跳出盘外的思辨能力。
传统上读大学,最重要学习知识,但如今科技日新月异,AI无所不能,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很多知识积累早已失去价值,旧传统正走入历史。美国前教育部长莱利(Richard Riley)十多年前就在说,”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种工作,在2004年还根本不存在”。
哈佛获2023年全球大学排名第三名
未来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可能未出校门已成过去式,真正的大学其实在校园之外,唯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既如此,学生还怎么往下读?所以莱利另有一句话指出方向,“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未想像过的问题”。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学习如何学”。
在二十出头人格养成的关键再造期,能踏入一所好学校,被正确引导,悉心培养,是一个学生的福份。但入不入得牛剑须随缘,真正明白这些考题为什么没有答案,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