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发源于唐人街的加华历史协会的年度餐会,与邻座聊天。邻座是日裔四代的姐妹俩。她们说父母和祖父母辈经历过二战加拿大的日裔集中营。父亲总是提醒她们:“这种事还会发生。不一定发生在日裔社区,可能是穆斯林,可能是华裔,可能是任何少数族裔。”因此,她们的根深蒂固的念头是支持任何少数族裔平权,“我们要永远站在一起。”

Image

对于华裔的活动,她们更积极参与,“我们和华裔都属于亚裔”。聊到目前媒体和政界对华裔社区的“警惕”,她们摇着头又重复了一遍“父亲的话”。现代文明的今天,集中营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发生。然而,就目前的形势看,在社会、政界、媒体上对华裔社区实行“隔离”并不难——一定程度上可说已具雏形。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社区成员还意识不到。更有甚者,不仅意识不到,他们对于积极行动、为社区维权的人冷嘲热讽、进行人身攻击——误以为反歧视、为社区维权的志愿者是为个人谋私利。悲哉!

Image

他们意识不到被攻击官员的范围不断扩大为社区带来的潜在的威胁。

此番舆论狩猎中,被攻击目标已经从本身是中国大陆移民的官员、发展到家族中能找到蛛丝马迹与中国大陆有关的官员、再到只是由于族裔是华裔的官员。“华裔”变成了政治群体中最弱者的标记,最容易受到攻击。长此以往,还有哪个政党选举时要推选华裔候选人?原本参选热情不高的社区,是否会更懒于参选?

Image

不幸的是,被袭击目标范围仍在扩大。近日,连参加华裔活动的印度裔官员也被攻击。那么以后,还有哪个官员敢参加华裔社区活动?华裔社区活动是否已经等同于“给官员惹麻烦”?试想,一个场所如果由于治安或者环境混乱等,鲜有人光顾,那个地方是否会越来越没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个族裔如果由于“名声不好”而被政界有意疏远、自动忽略,会怎么样?

他们意识不到某些媒体人的狂欢,对华社参与加拿大民主建设的热情造成毁灭性打击。

Image

华裔社区的投票率不高人尽皆知。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加拿大华裔特别是一代移民关注时政和投票的热情刚刚有所提升,现在被当头一棒——无论华裔加拿大人关心时事、为心仪的候选人助选还是投票,都被扣上“受外国势力操控”的大帽子;无论候选人表现如何,只要落选,就能赖上是华裔选民被操控、没有给他们投票所致。那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你什么政策法令讨论,华裔选民不参与是不是最省心?华裔选民不投票是不是最安全?难道华裔社区又要退回到淘金、修铁路的年代——只关心温饱、想的是攒钱寄回家里、加拿大就算天塌下来也与我无关——这样才是好公民?才不会被指责“受操控”?

他们意识不到社区在被残酷地撕裂、平权的力量会被严重减弱。

Image

在通敌的舆论高压下,含混不清的、一扫一大片的指责,非常容易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严重摧毁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一现象在海峡两岸都曾发生过,许多有些年龄的一代华裔移民应该不陌生。内部乱做一团,如何合力维权?内耗或者内斗愈热闹,社区平权的力量愈薄弱。

有些人以为“清理掉那些有问题的,社区就安全了”。误矣。不依法办事的“清理”一旦启动,就像一笼包子里挑大个儿的,最后会挑的一个不剩。加拿大,应该是一个法治国家,而不应该是一个依靠线人报告的新闻或未经核实的情报在某个社区中找间谍的国家。国家安全的建设绝不能靠推测、怀疑、猜想在某个少数族裔社区中找间谍来实现。任何时候,无论达成任何目标,不能以牺牲少数族裔为代价,因为这是赤裸裸对人权宪章的践踏,是对民主制度的羞辱。

Image

他们意识不到,从政界下手的清理活动,已经加剧了民间的种族歧视。

如同川普一声“China Virus”,北美新冠歧视便大爆发。当加拿大境内的这些“小道消息”不断扩散、发酵时,原本严重的仇亚歧视变得更严重。街头“小打小闹”且不说,看看温哥华唐人街这几年的境况。数不清的涂鸦、破坏,令这处曾经著名的旅游景区沦落为近乎“鬼城”,商户搬离、游客不至,很多本地华人也轻易不敢来。我的九十岁的老邻居生长于唐人街。想来唐人街又害怕,“我这个岁数了,被人推到或者殴打,可能会丢了性命”。3月26 日,有人在大中华文化中心的铁皮闸门下塞入燃烧品,引发火灾,对文化中心造成严重的毁坏。对社区文化中心蓄意纵火,原因为何?

Image

媒体之火烧得正旺。掌握了话语权的一些媒体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不断地将“间谍论”发挥。走向如何,不得而知。

社区的建设靠每一位社区成员的参与。加拿大的社会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建设也需要每一位加拿大人的参与。华裔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加拿大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但愿原住民、日裔、华裔、乌克兰裔、意大利裔等各族裔遭受过的隔离、排斥之苦,不会再在这块土地上发生。

“外国影响力透明度登记法”的征询正在进行中。建议社区成员认真关注征询,积极表达意见。(请扫描填写征询问卷)

Image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高度平台立场。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