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3年12月,温哥华家里Robin坐在电脑前,构思硕士申请书。他的小兄弟,Max(一位4岁柴犬)躺在书桌下,打着呼噜。很轻。

图片

Max

Robin是第二代移民。上个月他收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金融硕士。此时,他在写美国MIT和哥伦比亚大学申请书。

我浏览这些大学的网页,问:这些课程设置,80%是CFA内容,你已经学过了。为什么还去学校呢?儿子回答:去交朋友。这些学校,很多精英,我去当娃娃头。

图片

(图自 牛津大学官网)

二十年前,2004年初春,我们一家登陆温哥华。Robin第一次出国,欢天喜地。他那时虎头虎脑,眼睛滴溜溜的。在餐厅吃饭,他悄悄对Iris说:妈妈,这儿的服务员小阿姨,她们的眼睛会微笑呢。

一转眼,Robin变成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环顾四周,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儿女们纷纷进入加拿大、美国的大学,个个成绩优异。他们的眼睛清澈,象温哥华的湖泊。

“为什么移民?移民的经历和融入,是怎样的呢?”

闲暇时,心静。脑海里有很多片断,它们象电影的碎片。意识流吗?

移民的原因,因为理想?

我是技术移民,故乡在成都。移民的契机,很是偶然。2000年,工商银行总行撰写三本专业书籍,《项目信贷案例》。三个编者,我是之一。

总行评估部学风很好。年青人都是名校毕业生,休息时讨论金融前沿。有位小张同学,备考CFA一级。邻座小郑兄弟借阅后,如获至宝,传阅给我。当时我是金融博士生,论文开题。看到CFA资料,大吃一惊:天下竟然有这样的金融?

图片

(图自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当时的感觉,就像武侠小说的华山派弟子,练了N年武功,未开窍。突然某一天,山洞里一位老者,风清扬,递来一本上乘武功秘笈。翻阅时,我被惊呆了。

2000年是个新时代:中国银行业改革,风起云涌。投资银行是一片处女地。工商银行重金聘请美国CFA讲师,举办第一期培训班。这是中国金融业的黄埔一期。开班仪式上,总行副行长发言:中国金融,比之欧美,落后15年。同学们,努力!

我很受激励,决定挑战自己,备考CFA。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全球金融第一考,全英文。书中的金融武功招式变幻无穷。我沉迷其中,憧憬无限:学得屠龙术,在投资银行领域,开创一片新天地。培训结业后,我回到四川省工行。雄心勃勃的,准备组建投资银行部。

图片

(图自 Financial Banks)

领导不同意。他说:项目贷款,缺乏人才。你先顶上。我说:项目贷款很无聊。Boring。

领导说:你先干几年,带几个徒弟,再去做投行。我说:一言为定。

中国银行改革大潮流。前景一片大好。我是项目评估部Leader。然后成立风险管理部,又Leader。一晃四年。领导没有兑现承诺。2004年,我的加拿大移民批准了。我寻思:加拿大金融业,应当很先进吧?我可以去那儿,做投资银行。就这样,踏上一片未知国土。(20年后,RobinCFA一级考试。成绩是全球1%。)

温哥华第一份工作,银行前台柜员

2004年春天,我们登陆温哥华。两年后,正式移民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咱英语挺好,GRE单词背了N次。中国的项目贷款经验,美国的金融知识,都游刃有余了。手握屠龙刀,还怕找不到好工作?我四处投递简历。无果。

图片

(图自 rockwell creer center)

Iris更加务实。当我找银行专业工作时,她做了最坏的打算。Iris是西南交大MBA,国企财务经理。出国前,她做了近视眼睛手术,取掉眼镜,准备打工。到温哥华后,试着找会计工作。未果。她迅速放低要求,在大统华做收银员。

我继续找银行工作。投资银行工作,没戏了?好吧,我放下身段,找自己的老本行“项目贷款”吧。投了很多简历。仍然没戏。我参加了中侨“新移民”培训班。

老师说:加拿大找银行工作,非常不易。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我问:什么是最基础的工作?老师说:银行的前台柜员。我说:好的。

于是,我再次放低要求。向各家银行投简历,找前台柜员工作。简历投了无穷封。石沉大海。虽然,找工作不顺利,新移民的新鲜劲,却令我们兴奋。温哥华蓝天白云,山青水绿。象宫崎峻的动画片。

图片

(图自 Lonely Planet)

我们有一个小团体。七个四川重庆家庭,有空就邀约游玩。大家一起煮火锅,比赛四川菜做法。其中一位老乡在CIBC做中层。有一天,她给我推荐一个面试机会。

我马上行动,把所有”金融建模”本领调动起来。HR电话面试顺利!然后,行长面试。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华人,名叫IP,当场给我offer:客户经理,年薪2.6万加元。

“但是,必须先熟悉银行电脑程序,从柜员干起。”IP行长说。(那时,这是一笔很高的薪水。2006年中国的银行没有改制,我在成都的年薪约8500加元。当时成都一套公寓,价值4万加元。)

那天是2006年初秋。我把这个消息告诉Iris。她笑靥如花。(IP行长,桃李满天下。在那些艰难的年月,她帮助很多华人,进入加拿大银行系统。2018年,她晋升为某大银行的省级“纪委书记”。)

银行工作,融入很难

那份银行前台工作,来之不易。

图片

(图自 Linkedin)

有了正式工作,一家三口就有福利了,比如,牙医保险。而且,一旦进入银行系统,可以不断升职。前景可期。

2006年,中国的房价还没有上涨。当时加元兑人民币,1比7。出国前,我们卖了成都一套房,换得4万加元。如果不工作,只能支撑两年。工作是必须的。是宝贵的。

银行前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难关是英语口语。我的口语,带有严重的四川口音。我的顶头上司,M,一位行长助理,很不喜欢我的四川英语。

她认为IP行长聘用我,是错误的决策。她私下推理:行长是大陆华人,偏袒大陆人。M是潮汕移民的后代。祖辈在太平天国动乱时,就移民海外了。她爱憎分明。她认定行长偏袒我,就自己实施正义:给我穿小鞋。

(多年后,M退休前几天,我去看望她。她很温情地回忆,对我实施的种种手段。)

几个月后,银行来了一位上海籍毕业生。她成了替罪羔羊。M把小鞋转到上海女生脚上。她悄悄地、侧着眼球对我说:那个女生的趾甲,红色的。俗艳!恨由心生。上海女生开着奔驰车,来做银行柜员。每每受了冷暴力,就向我诉苦。

(2021年,Robin在银行做实习柜员。他的顶头上司给他挖陷阱。看着Robin愁眉苦脸,我和Iris在一边偷着乐:“让儿子经历一些挫折吧。少年时的磨难,最终都是人生财富”)。

渐渐地,我体会到:底层互害,每个国家都一样。如何才能上升,脱离这个互害环境呢?中国的文凭和证书,在加拿大没用。那个全球金融第一考CFA,知道的人,极少。

这让我绝望。怎么办?

图片

(图自 campus guide)

BCIT学院读金融

IP行长说:如果有一个当地大学文凭,晋升就快些。我问:哪一所大学,短平快?行长说:BCIT。本省一所理工学院。

我把箱底的托福和雅思成绩,拿出来。用政府的无息贷款,到BCIT全职读书。我成了一大群学生的娃娃头。

周末和寒暑假,我在银行继续工作,赚钱。Iris的工资支撑着家庭。Robin傻乎乎的,成天穷开心。与院里的小朋友们,来自世界各地的,疯跑。BCIT可能是加拿大最残酷的学院吧?四年课程压缩成两年。每天睡眠时间只有6小时。

那个年代的技术移民,要找工作,都到BCIT去洗礼一两年。男的读计算机,女生读会计。我一边工作,一边上学。上课时,常常打瞌睡。有一次大课,300个学生的教室里,我的呼噜声很响亮。西人老师叫醒我,让我回答问题。

我站起来说:您的问题是什么?老师很善良,重复提问。300个学生的教室,鸦雀无声。我能听见大家的心跳。

图片

(图自 BCIT)

我轻松回答了问题。CFA知识,早已炉火纯青了。还在乎您这点小问题吗?老师微笑。我也微笑。我那帮中国同学们,松了口气。BCIT这群同学,后来成了各行业的精英。我们每年聚会,回想当年的糗事,开怀大笑。

新机会来临,创业吧

终于毕业了。IP行长不动声色地帮助我。我晋升很快,业务超级强。工作稳定,收入提高。Iris辞去Labor工,到BCIT读会计专业。买了房。生活越来越好。

Robin小学进私校,中学考入IB班。大学考入UBC商学院,金融专业。他有自己的金融梦想。这就是加拿大生活。舒适而宁静。劈柴,喂马,周游世界。耕读传家风。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后呢?中国的国运来了。大潮流来了。新的机会出现了。

图片

(图自 Fly by Jing)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发行四万亿,成都房价大涨。老妈是八十年代,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她苦心经营成都有一家房地产公司,资产水涨船高。“中国机会无穷,为什么移民呢?”

她考虑让我回成都,去追赶中国的大发展浪潮。我沉默:已经适应加拿大了。回不去了。

有一种痛,关于亲情。难以割舍。这是所有移民共有的痛。我安慰老妈:“富二代”很容易成为寄生虫,环境的力量太强大了。出国移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将来不会后悔。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意义。(N年后,她也移民到温哥华。过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2010年时,金融危机,欧美受创,中国异军突起。突然之间:祖国来的新移民,用手推车买奢侈品;买房就像买白菜。有一位保姆模样的大妈,一口气买了七套别墅。

新来的中国移民们,不用找工作了。中国的房产,出售一两套,钱花不完。许多老移民,感叹失去中国机会。捶着胸后悔。时代就这样魔幻。

我每天按部就班,在银行认真工作。小确幸生活,来之不易。有一天,一位美女闪进办公室。人生轨迹改变了。她是银行人士,四川籍。2006年推荐我进银行。

她说:“我已经离开银行了。现在啊,地上到处是钱。凭你的本事,到处捡钱!”2010年,温哥华生机勃勃。就象中国八十年代,空气中弥漫着荷尔蒙。我安静地说:我到加拿大,是想做投资银行。从初级分析师做起,也愿意。她说:这么多年了,你还不明白吗?温哥华没有投资银行。

她说:温哥华的银行,只有销售,Sales!有retail销售;有商业commercial销售, 有investment销售 ; 最上层是Personal Banker,是Portfolio Manager。“这个城市,没有总行,没有交易所,哪来的投资银行职位?”

她把我从梦加揪出来。梦总有醒来时。只是晚了几年。从2000年北京,到2010年温哥华。这个投资银行梦,做了整整10年。她说:“从银行出来吧。一起创业。咱有知识,站着把钱赚了。”“好吧”。我说。很无力。再次一切重来。再一次连根拔起。

2000年时的金融梦想,实现了吗?

2010年初冬,我离开银行,在自家书房(不是车库),创立自己的“项目贷款”咨询公司。向着新的创业梦,慢慢向前:首先,我把多年的贷款经验,撰写成“白话信贷”系列,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反响很好,读者来电很多。由此我接了一些贷款活计,维持生计。

图片

(图自 Finance Monthly)

然后,我发现建筑企业需要资金,开始构思“建筑贷款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呼吸,很神奇。我写出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几个建商找上门,成功取得融资。接下来几年,我不断建立新“模型”:建筑贷款,土地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私人委托贷款,家庭贷款公司……每一个贷款种类,我按CFA思维“模型化”,与律师和会计师写成执行方案。

这样的模型,于我,是金融雕塑。是一件件艺术品。金融工程,有艺术之美。客户们很喜欢这种“模型”。渐渐地,它们带来更多现金流。书中自有黄金屋。看着银行帐户增长,Iris说:谢谢老公,我们不再担心生活开支了。

“做最干净的金融”。这是承诺。君子之诺。重千金。2016年某天,几年来构建的这些小模型,在我脑海里有机结合,浮现出一个大模型:N个家族信贷公司,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正循环、成长。风险一层一层分散。

当她出现时,灵光如闪电。我开始接连孵化“家族贷款公司”,形成一个正循环生态。未来10年,加拿大将成长出一批大陆华资房地产企业。我的这个生态圈,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2018年某天,任督二脉打开了。生态圈的那些“信贷风险”,消散在总体经济。百川归大海,逝者如斯夫?这,是2000年那个金融梦想吗?来自于北京四川的工商银行?来自于CFA?多年以后,年青时那些梦想,实现了吗?

心存善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结局

那位建议我离开银行的美女,创立了金融公司。强大。她有自己的金融模型。几位CFA朋友,各自经历磨难,开创出新天地。自由着幸福着。CIBC那群朋友,要么晋升高层;要么管理大行,成为一方诸侯。

最开心的是:我们的儿女,第二代移民,都优秀无比。有时,我想:第一代移民有一股狠劲。他们像一粒粒坚强的种子,即使落在水泥地面,也能开出灿烂的花朵。迎风欢笑。

作者简介唐汉,金融学博士,唐汉家族信贷基金创始人,2024“我的移民融入之路”有奖征文大赛赞助者

“我的移民融入之路”有奖征文大赛火热进行中!欢迎各位华人踊跃参加!详情请见:

华社 | 何不开启你的2024加国梦,以文字爆发力量!

征文选登:

移民|二十年后的意外重逢,温哥华华裔富豪沦落成流浪汉!

移民 | 社恐理工男成功创立金融公司,一个平庸之辈不平庸的故事

移民|再回首,这一华人家庭与加拿大节日的不期而遇,有太多的没想到?

图片
图片

© 加拿大高度传媒集团版权所有。若无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